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3 (1700-1725).djvu/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雙井 按《縣志》「在城北施水庵傍,井小而水甚淺,下有雙孔,春夏溢出地上。」

八角井 按《縣志》,康熙十年冬,城隍廟井水竭。道士夢神示以廟後有泉處,掘之得八角井。甃石完固,大一丈餘,水溢而清。先是,俗諺云:「未有城隍先有井,未有廣州先有城。」 其年代不得而知也。

水閘 按《縣志》:「舊在東西鴈翅城壕口。宋嘉定三年,經略使陳峴刱,歲久圮壞。紹定三年,經略使方大琮因舊地增築之。兩岸石甃各長二十餘丈,中為重閘,闊丈餘,以通舟楫。淳祐四年,東閘摧剝,方大琮築而新之。明洪武十三年,展築城池,改甃壕南。舊水關廣僅六尺,關下柱以鐵石,凡兩重,以嚴防禦。」

順德縣

五峰山 :在縣城西北二里。曰掑北、曰華蓋,曰安東,曰登俊,曰迎暉,環列如星,然其草多莎菉。華蓋山 按《縣志》在縣治後,以形似名。

金榜山 在縣城西三里,其山橫。又西一里曰鳳凰山,又名飛鵝山。

梯雲山 在城北一里學宮之左,其山孤峻。神步山 在城東四里,其上有神履綦跡。石岡山 在城西四里。又西一里曰永安山,曰龍躍山,曰擁節山。

鐘鼓山 在城南四里,有石焉,形如鐘鼓,生草中。又有巨巖,可坐二十人。又南半里曰白石山,曰「太平山,曰大吉山,曰東溪山。」

金峰山 在城南四里。又南二里曰觀音山。鴈塔山 在城南十一里,有石塔焉。又其南半里曰容山,曰奇山,曰車步山,曰金釵山。

龍頭山 在城西南四十里,上有石如龍角,龍㴦之水出焉。美山 在城西南七十里,旁有石孔,忽有聲則作風雨。

鰲峰山 上有石刻遺跡。又「錢塘山」 、「火號山」 ,皆與「美山」 相近。

天壺山 在城西五十里,其山峻。又有陰羅山、飛鵝山。

水井山 在城西七十里。上有土穴,鄉人於除夕開為十二,置水各穴,視消長以占「十二月次旱潦有驗」 云。又有鳳凰山相近。

星山 :在城西六十一里。又其西曰槎山、龜山、蛇山,俱以形似名。又其西曰施頭岡。

翠竹山 在城南十一里,其上多竹箭。又南二里曰扶寧山。折而東曰煙管山。南曰桂山。獨岡山 在城西北七十六里,其上多楓。又西北一里曰鳳山,曰尖峰山,曰左輔山。又北曰鎮頭山,曰龍穴山。羅應彪《龍穴山》詩:「老龍飛去散甘霖,空有靈湫萬丈深。千古江山存舊跡,四時煙霧鎖長林。鼎湖雨霽留寒色,禹浪春濃」 結暝陰。昨夜前溪雷雨過,空應靈物重來尋。

龍巖山 在城東北十九里,下多怪石。又東北七里曰金紫山,其氣殷紅。又東北二里曰鰲魚山,曰「北華山。」

西淋山 在城北八十里,三峰疊起,其木多檑杻。又北十里曰白蛇山,以形似名。又西三里有龜石,形如龜,晴雨徵焉。又其北百餘步曰羊化石,亦以形似名。雷鯤詩:「變化無方地有靈,崢嶸頭角自天成。年深已忘多岐語,石在空留跪乳名。驂乘不勞驅衛玠,返魂無復叱初平。荒山落日閑歸路,惟有年年草自生。」

獅嶺 在城南一里,都寧司巡檢後。西百餘步曰松排岡,其下多松。北曰滴水巖,亢旱不竭。珠岡 在城東南一百六里,形小而圓,故名。其下水環之。

白藤岡 :在城南九十里,其上多藤蘿。

黃婆洞 在都寧山東二里。相傳五代時有黃嫗避地於此,故名。

桃洞 ,在都寧是,多桃樹。李彥瓊詩:「洞門雲彩照嶙峋濃罩桃花不浣塵瑞氣潛通龍浪暖晴光何異武陵春嬉游應有尋仙客棲遁今無避世人曾記泛舟同勝賞不知何路是通津」 《碧鑑》海 ,在城西南,源於粵江,流至於縣。其水環合,南四里至於小灣,曰鐵船洲海。又折而北三里曰潭洲海。縣西四里曰金斗海。縣南一十里曰北潮海。又南一里曰鱭魚海,其下曰鵬涌海。又南三里曰馬岡海。馬岡有八景,而飛來、沙角二處最勝。

三漕海 ,在縣北三十二里。又北曰「南畔海」 ,又北二里曰新良海,又北二十五里曰「仕版海」 ,曰「倫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