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3 (1700-1725).djvu/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東洲 在縣城南八十里海中,民環居之。有烏石在巡檢司東洲驛。

《西洲 與東洲》,並民居差少。

鐵船瀝 在縣城南二里,今湮。《舊志》:宋景炎間,邑人石文光有智勇。時邑有外海鄉人迎文光自廣城駐兵於縣,因以鐵鑄一舟,置之下郭。歲久,舟沒於瀝。

雲母井 在縣城內南二里鳳凰臺下。舊《志》:「唐開耀間,何仙姑餌雲母及北水製之。」

泉子井 在縣城內西南。其水清甘,注於田。泉上舊有亭曰「醒心。」 紹熙三年,權縣許伯鳳更創,改名「廣濟。」

鴨潭 :按《縣志》,舊傳「有雙錦鴨浮游其中。」 今尚有雙鯉數尺,鱗鬣若錦。

增江水 按《縣志》亦曰相江,以崔相得名。發源鐵岡、高明二峒,經龍門、白沙南下,過三江口,合楊梅、澄溪二水,趨縣北而東,抱城而南,穿南山豸嶺之口而出。

散塘洲 按《縣志》,洲浮水中屬民業洲。下流三四里,經石灘派分東流曰碧江水,遶碧江村,至黃埔入於海。

大娘湖 按《縣志》,邑東南三十里,春漲冬涸。百花林水 ,按《縣志》,在邑治西流至蔣村坑頭,過鯉橋,趨豸嶺,合於增江。

廟潭水 按《縣志》:「在邑治北,出楊梅靈山,流經廟潭,至三江合流於增江。」

九曲水 按《縣志》,「邑治東北二十五里,在金牛都。」 發源欖溪,其流屈曲,兩旁桔槔數十處,引水灌田千畝,旋繞而西,至大步口入于增江。綏福水 :按《縣志》,「在邑治之西北。源自何逕諸山,出埔尾墟,經茅田,過陳江,遶沙㴦及白岡。一支由溫涌神山過大墩而入於海;一支自石頭遶老鴉山,入鱷潭,放於海。」

潮 按《縣志》:「一日而再至,朝至曰潮,夕至曰汐。」 其涉於增者,則自南海虎頭門入,分為二派,一南赴廣州,一北赴增城,平放於東洲沙貝四十里至石灘;尾流又十五里,至於新溪。

香山縣

七星峰 在縣城內。昔有七山,環列如星,今惟仁山、武山尚存,餘皆平於築城。

大北山 在縣東一里。平遠延綿,東界牛起灣,南北皆田。西曰蓮峰,其高數十丈,即舊寨山也。元偽千戶王一據之。元末,海賊李祖三、盧實善相繼劫掠,宣差朵羅歹屯守其上,率邑人鄭榮叟立城塹守十有八年,至明洪武肇基,始平云雲。亭山 在縣城北一里,一名「金鼓角。」 昔人於海隅嘗聞金鼓之聲,故名。其下多平田,宜稌黍。

《縣志》
金·鼓朝陽列八景

插笏山 一名「獺窟。」 在縣北一里崎海之旁。四面皆田,設有烽堠。舊有西林庵。

石岐山 ,在縣西北一里。原設有烽堠,遙與蓮峰相對。土燥多石,直抵於海。其陽為何學士「赤松堂。」

老安山 ,在縣西南半里。為縣水口衝要,西臨於海。

長洲山 在縣西二里「四水中」 ,「海南八景。」 《長洲煙雨》。

貴峰山 本名大尖山,在縣南四十里。按《縣志》「高三百餘丈」 ,為縣治之前。案,其東有野牛逕,南有小尖峰、箬葉嶺。

壽星塘山 在縣南二十里。上有黃泗墓,其上多松稷,壽星之水出焉,匯而為星塘。西有宋疑塚,在墳頭岡,梅花水出焉。其陽為六十陂,大嶺、石溪瀑布出焉,又瀦為大龍潭。自柯水窞至阪道、馬鞍嶺,而伏虎岡、仙人障出焉。越龍袞坑至西坑尾、望鹿石、三株松嶺,以抵於碧雲峰,皆仙靈所宅也。

金紫山 在縣東南十里伏虎岡北有石泉,寒冽不竭。按《通志》:「天霽則雲霞輝映,色若金紫。」 北臺山 在縣南四十里。又南二十里曰南臺山,兩山相對如臺,上多莎蘋,其中梅花之水出焉。

香爐山 在縣南六十里。峰崖幽峻,東界白銀水,西赴海;北為南臺至橫坑,南接嶺山牛耙石有籤筒瀑布出焉。下為大井,以抵於沖天燕峰。其西為沙角徑。

湖洲山 按《縣志》,「在縣南二十里,孤峭臨海,一名文筆。」

東林山 一名「筆架。」 在縣南二十里,廟學之前山也。

灣月山 在縣南二十里,又名鹿鳴嶺,與湖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