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3 (1700-1725).djvu/3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山相接,群峰森列,擁峙縣案,為一邑大觀。鴻鶴嶺山 一名鴻鶴尖,秀峰插天,三面臨海。象角山 在縣西十里,西北臨海。相傳宋時見石室自立於上,俗呼「佛屋。」

石門山 在縣西十里。其中有峒,是多松㮨,東臨海。

疊石山 在縣城西十里。其中有峒,是多松㮨。按《縣志》:「龍自新會圭峰渡海而來,石骨嶙峋,為縣治右弼之障。」

青薑山 在縣西南七里。高潔雄偉。

烏巖山 在縣東南六十里。東抵雲梯諸山赴海,西介香爐,北為千秋嶺、紅旗峒,西北抵相合山至於海。巖穴幽暗,人跡罕至。宋末,鄧光薦避元亂居此。

長江山 在縣城南三十里。有水下注,實為眾水之源。其山高聳,南接烏巖,眾水出焉,北合神涌入於海。又有相合山,峭峻形肖。有劉公峰、白藤嶂、元舊寨山。

紫馬嶺 在縣城東五十六里。中有天池,多芰荷,民田環焉。又有石牛嶺,在鹽場後,有石如牛。蓈尾山 ,在縣東南五十里,其西為濠頭,北臨海烽堠。

大圜山 在縣東南四十里。南接八廉嶂,西為神涌海。上有山曰「三洲。」

四巖山 ,在縣東六十里。高聳,北臨海,其東曰日角山,三面臨海。

東洲山 在縣東七十里海中。潮汐湍激,舟不可渡,曰「東洲門。」 其上北海中曰壺頭山,與東莞縣交界。海中有大小虎頭門,以形似名,即秀山也。

黃道山 在縣東二十里西村。奇秀高潔,宋黃道人修道故址也。下有「新美齋」 ,為鄉人黃士成所建。

雲梯山 在縣東七十里,又曰煙筒山。有石巖,深四尺,有泉湧如筒,俗呼為「盧亭井。」 張、許二道人嘗結庵絕頂,今《石扁》猶存。

平田山 在縣東八十里。臨海。一名「東山。」 南蓈山 在縣治東八十里。東北臨海,近豐阜湖。

葫蘆門山 在縣南八十三里。有石立如門,林木陰鬱,行人憩焉。又有佛屋門。其東北曰東嶺,北接烏巖。其西南曰西嶺,北接香爐,而山益盤蔚。西嶺之陽,有水射出,瀑布南注。其南有北含山。

大芒山 ,在縣南九十里雍陌村。勢如奔龍,昂首睨於巨海。

五桂山 ,在縣南八十五里。週迴二百餘里,巖壑瀑布,可與羅浮諸勝相頏。山左有大小花園,各產異花。其陽產神仙茶,俗名「五鬼山。」

稜角山 在縣城南二十八里。下有龍井,中有石如魚峰,曰十二嶺峰、曰鷹竇峰。南野角有石,俗曰「黃巢」 藏人往取之,得一二古磁器。曰丫髻峰,昔寨其上。曰茅灣峰。峰下五眼井,冬暖夏寒,與溫泉相望。曰茅灣一峰,在縣治前。

鳳凰山 在縣城東南一百五十里。東界南坑,北接官塘岡,西為金竹園、白蜮石、古壑諸峰南赴海,其上多產山蘭、鶴鵑諸花,與南山對峙,迤𨓦東馳於海,瀑布之水出焉。一曰天井湖。又東南曰藍屏山,上有石室,曰榴花山,曰翠眉山,皆相望而拱衛者也。按《縣志》,舊傳有仙女池、仙果,或人見之。其陽有尖峰嶺、石牛嶺,在香山場後。風門凹嶺。烽堠銀涌角峰、烽堠、雞拍村,銀礦今絕。翠眉山,西臨海。秋風角山,五峰如梅花然,故《語》云:「梅花飛上秋風角。」 石甑山,鳳凰東南,香山場前。藍屏山上榴花山。藍屏山之南產榴花,東南巨海相望而趨南者也。

望門山 ,在縣東南一百一十里。起自北嶺,延袤二十里,如旗。至海門突起群岫,東南為九星大洋,內包鄉都,外泊艘艦,漁樵蝟集。

南蕉山 與鳳凰山對峙,絕頂有泉,清澈不竭,曰龍潭。前有三軍巖。舊《志》:宋末有陳媼者,據險率眾為亂,因名其子曰勇子。後降於元。

飛駝山 即大欖山。在縣北七十里。山勢蜿蜒,中開屏嶂,左為露霞峰,下有開元、梅花諸泉。浮虛山 在縣城西北七十里大海中,隨波上下,因名。舊有元興寺。

永泰山 :在縣東北海中一百里。大海之東曰「三角」 ,大海之西曰「坡頭」 ,皆護浮虛。

百富山 在縣西北一百里。廣而腴,故名。又西北十里諸山,曰圓欖,曰小欖,曰聚平,曰「大塔」 ,民環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