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3 (1700-1725).djvu/4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建學於此

七星岡 按《縣志》,在縣東南,七岡連珠,故名。王子嶺 按《縣志》,在縣東南潖江鄉三十里。兩峰並聳,為學宮。朝山常有雲覆,亦名雲騰嶺。巔有石池,秋冬不竭,相傳王子求仙於此。

靜觀巖 在峽山飛泉洞。

臥仙巖 按《縣志》,在飛泉洞中,有石床,故名。燕子巖 按《縣志》,在馬頭之麓。巖高三丈許,深如之,廣二十丈。昔有羅鎮撫、張千戶守營,隱此得道,今人呼為二官巖。巖有飛玉泉如雨,秋冬不涸。巖上產紫蘭、萬歲松。

黃巢巖 按《縣志》,「在池水,相傳黃巢駐兵覆舟於此。」

獅子石 按《縣志》:在峽山寺上。梁西域跋多羅三藏法師到禺山,見一老僧,形容怪甚。藏曰:「大德何來?」 曰:「居此山中,不知幾寒暑矣。」 請藏至舍。須臾進可十里許,忽失僧所在。藏曰:「異哉,此聖僧所也,當覓其居。如東南阿,見一怪石,形若狻猊,乃於石下三十步許,見一精舍,名曰獅子臺。」 今廢。

釣鯉石 按《縣志》「在峽山寺西,昔趙湖釣於此,得金鯉百斤,以貢秦王。」

葛壇石 按《縣志》:「在峽山寺西,高數仞,闊十餘丈。相傳葛稚川常游其間,左右花竹成列,積翠如圍。石上鐫『海闊天空』」 ,疑唐人所刻。

龜石 按《縣志》:「在迴岐山對面,兀立水中,拱向縣治,狀類龜,故名。」

仙人石 按《縣志》「上有仙人臥立跡,在潖江白沙塘後。」

紗帽石 按《縣志》:「在潖江石鼓嶺後,狀如帽,故名。左有一石室,能容二十人。右有一石鼓,大數丈,相傳舊時更點分明。明嘉靖甲子,雷擊始不響。」

鑼鼓石 按《縣志》:在下岳有二石,一類鑼、一類鼓,故名。相傳地方擾攘則鳴云。

珓杯石 一員。石中有一裂,故云。

歸猿洞 ,按《縣志》,「在飛來寺後。」 唐有孫恪者,納妾袁氏,後至寺,袁以一碧玉環獻老僧。少頃,野猿數十捫蘿而至,袁見之,乃題詩「化猿去。」 僧方悟,乃向所畜者環,其繫頸物也。

飛泉洞 按《縣志》:「在飛來寺圓通殿後,渡石橋,繇綠雲樓入,層崖瀑布,怪石茂林,不可名狀。明萬曆庚辰,邑人朱士讚闢逕,築亭其間。」

白雲洞 按《縣志》:「在清平蛇逕村之東,兩山對峙,一水中流,內有耕耘塢,頂上有窩,窩上有田數十畝,林木茂蔚,洞口如門,邑人鄧綽建祠於此。」

湞水 在縣東南五里。源於大庾嶺,經古真陽縣,南流,與湟水合,過縣與靈峽水合。漢「樓船將軍下湞水」 ,即此。一曰冽江。其中多鰣魚。

瀾水 在縣東十五里,源於大帽山。

梨塘水 在縣東二十一里,源於大帽山,水旁多梨樹。

連水 ,在縣東南四十二里。源於黃嶺,至縣東與湞水合。

秦王水 在縣西二十五里,源於秦王山。飛水 在縣西三十五里,源於大陂峽,水勢如飛,南流與湞水合。

臨漢峽水 ,一曰「政賓江」 ,在縣西北六十里,闊三尺許,兩厓壁立。濱水 ,在縣西七十里,源於陽山。

大燕水 在縣西南三十里,源於番禺黃山。按《縣志》:「在迴岐對面,閩人以漁利甚廣,漁課入冊。」 廉水 一名山塘水,在縣西三十四里,昔有廉姓者居此。

沙河水 ,在後岡,與飛水合。

潖江 在縣西四十里潖江鄉。源於湞陽。月溪 ,在縣東四十六里。月夕則清光湛然,瀲灔浮壁。白泡潭 在峽山上流六七里,山灣深不可測,水盤迴則白泡出焉。

犀牛潭 在縣東峽山之凝碧灣下。舊傳,昔崑崙國王貢水犀牛,至此踴躍入於潭。

凝碧灣 在縣東峽山灣上。東坡詩「天開清遠峽,地轉凝碧灣」 是也。按《縣志》:「峰巒疊翠,波水迴環。」

觀音井 ,在峽山寺西,其泉狹小,清淺味甘,常溢不竭。按《縣志》,昔跋多羅三藏法師居此寺中,乾涸無泉。一日,忽見一老人問師曰:「何求孜孜如此?」 三藏曰:「只為無泉可汲。」 老人以手指石云:「但定其心,何慮無泉。老人者,觀音是也。」 三藏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