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3 (1700-1725).djvu/4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於巖前朝夕誦經,敬禮無怠。乃命工鑿石,忽有泉湧出,味同天泉井露,因名定心泉,又曰「觀音井。」 至今流泉不絕。

湯泉 在縣東十九里潖江鄉。有石方丈餘,中凹如鍋,圓八尺許,深一尺五寸。泉熱可烹食物,浴之可以已瘍。又縣西十五里善化鄉,亦有湯泉,其用亦如之。

東門塘 在縣東一里。官專其利,是多鰱鯽。又東三里曰蓮塘,又東七里曰「山湖峽塘」 ,又西二里曰後塘,又西五里曰蘆塘。

黃峒水 按《縣志》,在縣東北,源出小羅山。米貴水 按《縣志》,在金釵灣上。中有二水,相傳米貴水流朱溪岸,米賤水流綠林塘,故名。石頭潭水 在縣西二十里。

溱水 按《縣志》「源出溱源山,俗言秦王水」 ,誤也。或曰秦水以匯口有秦關,故名。

龍潭 在縣東南,常有龍起此。

放生池 按《縣志》,即峽山前峽水是也。上至白泡潭,下至犀牛潭。唐天寶年間,京師劉楚舟泊岸下,見五色雲從峽山起,夜夢數人,各青衣揖謂曰:「願易此海為安樂窩也。」 晨興與知者議曰:「莫非水族?必此界之神龍也。」 表聞於上,奉敕禁絕漁捕,賜峽為祝聖放生池。

新安縣

梧桐山 在縣東六十里,與東莞界。按《縣志》,「三峰秀拔,周匝數十里。山陰垂距東洋,山陽延袤境內,頂有天池,深不可測,多梧桐異草,山下有赤水洞。」

陽臺山 :在縣城北三十里。頂有龍潭,祈雨即應。山下有祇園庵。

南山 在縣南七里濱海上,與東莞界。按《縣志》,「上有雙石塔,有觀音院,有石似仙人足,鄉人多祈雨於此。」

文岡山 :在縣北三里。

杯渡山 在縣南二十里,與東莞界。按《縣志》:「高峻插天,一名聖山,南漢時封為瑞應山。有滴水巖,有杯渡庵,有虎跑井。」

靈渡山 與杯渡山相峙,舊有杯渡井,亦禪師卓錫處。

茅山 :在縣城西北四十里,兩峰峭秀。

參里山 在縣西北五十里,與東莞界。按《縣志》《南越志》云:「邑人黃舒有孝行如曾參,因以名。」 大髻婆山 在縣北二十里,近陽臺,形似大髻,因名。

石龍山 在縣城北六十里。巨石嶙嶙,狀如獅踞龍蟠,禪師居焉。昔傳寇至,夜呼居民趨避。又有竹隱李先生精舍,在山之麓。

大鐘山 ,在鳳凰巖北。上有龍王壇,最靈異,下有《黃孝子祠》。

太平障山 在七都。延袤二十里,為縣疆界。盧山 在縣北八十餘里,與東莞界。按《縣志》,「上有虎頭潭,潭邊有線路,有田可耕。其山產仙桃楊梅。」

畫眉山 在縣東五十里。多畫眉鳥,在樟坑逕側。

柑坑山 在七都。周匝四十餘里,猺人居之,多產赤竹。

塘坑山 ,在縣東七十里。上有七娘壇,嘗禱雨於此。下有雲井,將雨先出雲。

《黃木山 》三峰,峭麗如筆。

黃坑山 :一名「大王山。」

梅沙尖 在縣東七十里,尖秀插雲如筆。《葵涌》山 在縣東一百里。多生水葵。

九頓山 在縣東一百里。從山麓而上,連頓九層,至頂平曠,縣通大鵬所必由之路。

大鵬山 在縣東一百二十里,大鵬所鎮山也。一名「七娘山。」 傳昔有仙女七人遊此,以其如鵬踞海中,故名。

陶娘山 在大鵬東南,抵惠州界,包拱如城,內容艨艟數十艘。先年,寇據島險,海道何公用鄉耆民歐陽景昭等議,壘石塞之。

馬鞍山 在縣東八十里,枕東洋,形如馬鞍。山腰有田數十畝,屋數椽。今廢。

大帽山 在五都。形如大帽,上有石塔,山中出茶。

梅蔚山 :在縣東南一百里。前護縣治,後障東洋。叢生林木在海中。

官富山 :在佛堂門內急水門之東。宋景炎中,帝舟常幸於此,殿址猶在。舊設巡司,今遷入赤尾村。

「老萬山 」 :在大奚山西南洋海中,週迴過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