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3 (1700-1725).djvu/4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奚山》林木青森,昔萬賊巢此,故名。昔種類有存,今亡矣。

南亭竹沒山 :在老萬山之南,週迴數十里,內有盧亭。俗傳為盧循之後。能入水捕魚,鮮食,以棕蘭竹籜為衣。種類不多,言語不通,今已亡矣。龍岐山 在大鵬地海邊,山不高大。

丁洲山 在海中

「大小磨刀山 」 在海中。

梭杯山 在海中

董公嶺 在縣東龍井村,上有龍潭。

雙魚嶺 在五都河上鄉,二山相對,水濱如魚戲水。

龍躍嶺 在五都。山高百餘尺,週迴十餘里,林木叢產,下有溪水,舊傳「有龍躍其間。」

石馬嶺 在縣東五十里石馬村後,極秀麗。黃龍岡 在縣東南二里許。

《大龍岡 》在周家村之西。

鳳棲岡 在參里山之南。形如覆杓,昔有鳳棲其上。

鳳凰巖 ,在茅山之北,巨石嵯峨,廣數丈,洞徹若堂室,傳昔有鳳凰在其內。

烏石巖 ,在陽臺山之下,內有石巖,三面東缺,一面頂上有大石,堪作牆。鄉民祝曰:「惟願此石可補四面週迴無缺矣。」 是夜神助,即移此石補足補石痕猶在。

羅隱巖 ,在大鵬洛格洲石上,詩跡半存。照月巖 ,在縣南一里許,石刻三字尚存。滴水巖 ,詳見《杯渡山》。

瑞應巖 詳見《杯渡山》。

仙歌巖 在七都半凹山。巨石壘成峒,可容數百人。

梅沙巖 在梅沙尖山麓。天欲雨,巖即輒先響如雷。

白面石巖 在梧桐山北。巖中空闊,大者如屋,小者如倉。巖外有水,昔人常避寇於此。

赤水洞 ,在梧桐山下,泉出赤水。

黃金洞 在三都。多黃石。

《梅林逕 》在梅林村後,上有石坂,有大人腳跡,長二尺餘,闊八九寸,宛如人腳掌痕。

鹽田逕 在梧桐山腰。大石砌結若鱗,闊一丈許,延亙十餘里。相傳元季邑人蕭觀庇創造,有碑記。歲久湮沒,至今稱「停止步。」

樟坑逕 在畫眉山側,通七都必由之路。凹下逕 在小梧桐山麓,下有佛化大聖廟。黎洞逕 在五都。

石壁逕 在七都

黃蓢逕 在四都。疊福逕 在七都。疊福村近海。

水頭逕 在七都,抵東莞界。

蓮花逕 在四都。往來官路,時多剽掠。明崇禎十三年,知縣周希曜捐俸置堡,撥兵防守。佛子凹 在二都、三都交界,為匿小寇之區。旱塘、當風二凹 在廣、惠交界。明隆慶年,惠寇連年西掠,多由二凹出沒。

白石牌 :在南頭海濱,與烏石牌相峙。

烏石牌 :在南頭海濱,與白石牌相峙。

仙人足石 在南山麓下有泉,澄清可愛。「龍爪石 」 在南山海涯,石有龍爪紋。

《老虎石 》,在固戍,形如虎。

遊春石 在縣城北壕畔。

蟾蜍石 在黃木山之左。峰巒迴峙,有神栖之,凡禱嗣者多驗。

應人石 :在城西,近栗木岡大路旁。呼之則應,故名。

望夫石 在官富海濱,背一小石,形如襁兒。仙姑化石 在陽臺山,石面四時紅艷,又名「應人石。」

零丁山 :按《縣志》在赤灣前海中。文天祥詩云:「零丁洋裏歎零丁」 ,即此。

虎頭山 按《縣志》:一名虎頭門,在縣西北六十里,有大小虎二山,對列海中,東隘如門。《宋朝錄》載張世傑奉帝保秀山,即此山也。為廣省要關,近設副將防守。

寶山 按《縣志》,「在縣北八十餘里,上有潭,潭下有石甕二,飛瀑注之,奔響如雷,水撞之,散出如芙蓉。」

黃坑山 :一名「大王山。」

觀音山 按《縣志》:在大帽山帳內。奇峰聳峙,仰干霄漢。山內有觀音廟。

桂角山 按《縣志》:在縣南三十里,上多桂,兩山并秀若角,一名牛潭山。其山有雲即雨,上有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