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7 (1700-1725).djvu/10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夫狀故名

花山 ,在城東北五十里。巍峨蓊鬱,與望夫雄峙,邑之列障也。然北連龍窟,東接筲箕,西通牛轀、雲爐,實向來山寇之孔道。

帽澇山 ,在城東北三十里,《射合》之水出其下,遇旱,山有雲如帽,即雨。水流入茂名縣。

界山 在城東北七十里,即陽江界接太平。「烏石山 」 在城西十里。

雙木山 :在城西二十里。

熱水山 在城西三十里。秦始皇置為溫水郡,後廢之。山下有水湧出如沸鼎。

碧山 在城西三十里,為邑之右弼。

尖山 :在城西五十里,與龍門山相接。

瑚山 :在城西七十里,即浮山。堯時洪水,此山獨高,民居其上。

羅浮山 在城西一百里,上有白石嶙峋,世傳仙人牧羊所化。

安樂山 :在城西南六十里,脈接瑚山,自北而來,蜿蜒四十里,而南至海濱,雄峙一方,右有象頭環抱。

奇壁山 :在城西北十五里。上有石,狀如壁,故名。其西有沙尾港。

要龍山 在城東六十里,與雙甑山連。《俗歌》云:「巧妙四山雲岫落,要龍雙甑月燈明。」

流桴山 在城東十里。其左曰《山後》、曰黃埕、曰印岡、曰鸚鵡、曰朝烏,諸山連綿屏列,為邑左輔。蓮頭山 在城南十里。二峰並時,海中若並頭蓮然;邑之案山也。下有砂磧,自東迤邐而西,控扼海門如帶。

大汾洲山 :在城南二十里,傍曰「小汾洲」 ,煙嵐靉靆,特立水中。

小青峙山 在城東南二十里,與大青峙相接。大青峙山 在城東南三十里,挺拔波中,為邑捍衛。

莊垌嶺 在城北二里,亦曰「莊山。」 高峻巉巖,盤礡十餘里。自北迤南,蜿蜒而來,擁為疊嶂,為邑主山。山畔有泉,清涼可玩,人多于此濯纓焉。知府孔鏞有詩。

登高嶺 在城西南十五里。

文字嶺 :在城西南二十里。山岐交加,若文字然。

湖山嶺 在城西北七十里。山勢聳拔,為諸山宗。登其巔,瞰大海,如池沼然。上有龍潭,廣五丈餘,深莫測,中有巨魚,人或見之。遇旱,居民以木石投之,立雨,故名。

溫泉 :在城西三十里。本名「熱水。」

清湖 在城西七十里山巔,清映雲漢,撓之不濁。

鹹水湖 :在城西三十里。四水皆淡,而一湖獨鹹。說者以為地竅通海,故名。

麻西河 :在城東十里。有協從官渡。

五藍河 在城東三十里。有官渡,邑之東,封疆也。

望夫河 :在城北七十里。東流合蓋頭達五藍入海。

浴龍河 :在城西二里。從西北遶城,會東河入海。

大橋河 在城西五里,南與潮接。

三橋河 ,四郡通津有渡焉。

龍珠河 茂電交界

蓮頭港 :在城西四十里下保寧鄉。水源出奇壁山下。港外大洋海舶時常經歷,亦險要之門戶也。

信宜縣

趙山 在城北三十里。形勢險峻。原有猺人趙姓,依山而居,故名。絕頂有巨石,其中有窩,水深尺許,清潔四時如故。其巔倏然雲霧,即時雨至。若數日不散,雨亦數日不止。《八景》所謂「趙山聳翠」 也。

白馬山 在城北一百里。上有石如馬,故名。麗江水出其下。

大間山 在城西北二十里。形勢高大,間於茂名、信宜縣界,故名。中有石室,可坐數人,又有石床、丹竈及巨人跡。世傳昔有樵牧者見二叟偉服綸巾,數至其室,俄失其所在。此八景所謂《石洞仙蹤》也。

龍山 在城東二十里。山勢險峻,南有石孔,約深五尺許,謂之風窖;北有石窖,深莫測,謂之雨窖。遇旱禱雨即應。故老相傳:有伏龍於窖中,故名。《八景》所謂「龍窖晴煙」 也。

古樓山 :在城東七十里。形勢險峻,上有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