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7 (1700-1725).djvu/10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高低相疊其狀如樓

宋山 :在城西七十里。有福正侯廟。

鳳凰山 在城西南二里。形如飛鳳,投飲於江,俗呼鳳凰嘴。八景謂《鳳岡春曉》也。

東山 :在城東半里。形勢高聳,上有樹木,身生竹葉,俗呼「神仙竹。」

雲岫山 在城西南三十里。形勢高險。中有一峰高聳,人莫能至,雲常蓋其上。上有百道飛泉,自澗流出。八景,謂「高源雲澗」 也。

六豪山 ,在城東五十餘里,與羅定州界。猺人所居。山勢高大,昔有猺人盤氏六家居於此,故名。

登高山 在城北半里。上有翔鳳亭,歲九日,士庶登高於此。順治十三年,城守管登魁平盜歸,知縣徐鳴珮登臨,會議改為「太平山。」

雷公嶺 ,在城東北一百里。雷鳴澗谷響應,故名。下為「東川水。」

歐嶺 在城西北一百里。形勢高大,中一峰特聳,前元歐姓居焉,故名。西川之水出其下。羅竇峒 在城南一里。古竇州因此得名。後日傾圮。明嘉靖中,改為小瀛洲。四圍皆水,程編修搆亭於其上,有記。

溫泉 :其泉有二:一在譚峨,一在城南。

麗水江 ,源出白馬山下。

竇江 合東、西川二水入鑑江。

特亮江 在城西一百里,源出宋山下。《郡國志》:「特亮江在河涸水北,昔有白牛夜出,光影照村,村人見此牛,因號為特亮。」

東川水 ,在雷公嶺之下。自感化流遶城南,合西水入於竇江。灘峻水急,多硝石,冬淺夏深,民以竹簰乘運。

西川水 在歐嶺之下,經舊譚峨縣,流至縣城南,合東水,冬淺夏深,無石,民以竹簰乘運,至縣城下,方通舟楫。

化州

麗山 在城北二十里,為州之鎮,山,今名「尖岡。」 浮梁山 在城西北十里,一名扶良山。山色秀麗,其形彷彿廬山,屏風九疊脊路如橋梁,浮半天上。邑人陳禧有詩。

冷水山 :在城西北二十里。山下之水常冷,煎之比常水之沸較遲。此山路通西粵,山徑最險隘,設寨守之,後廢而盜叢生。

古城山 在城北五十里。其山後峻前舒,登巔遠望,四山羅遶,如城前江蜿曲一石峽,如象吻形。相傳古山寇屯聚之處,州之險隘也。

龍王山 在城北八十里。相傳羅辯騎白牛,化龍於高峰天池,故名。隔水即龍化縣。山有三十三峰,其第一峰極險,高插霄漢。西南惟一徑可登,昔人避兵之處,故又名「來安山。」

銅岡山 :在城東北十里。

金蓋山 :在城北五里。

千秋山 :在城東南二里。隔羅江二里,橫於州治之左。

潘照山 在城西五里

謝獲山 :在城西四十里。

官山 在城西六十里。形勢高聳,諸山環抱。帽子山 在城西南五里,與千秋山相對,以形名。

鹿踏山 在城西九十里。其山西北陡峻,惟東南二徑可登石,有鹿踏仙跡。祝州守登臨有詩。石碓山 在白牛潭。有石五六磉,羅辯煉雲母丹處,邑人林潮有詩。

龍母山 在城南一里,一名「南山。」 脈接龍山,東面際江。山之陰,有龍母廟、天妃宮。明郡守吳國倫有詩。

石龍山 在城南一里。有石如龍,故名。

《龍山 》:形勢屈曲若龍然。

那陽山 :在城南二十里。

石龜山 :在城南二十里,以形名。

響泉峰 上有水岩,如甕,中泉流涓涓,環遶玉盆峰而出,故有《詩》云:「雙峰含細崿,一水界飛流。百丈穿雲竇,千珠舞雪毬。」

寶嶺 城垣跨山之半,州之主山也。

東勝嶺 在城東二里,隔羅江與帽子山相對。望仙嶺 在城東北十里。

鶯歌嶺 在城南二十里。

畬禾嶺 :在城西一百五十里。猺人以是嶺為畬田,種禾。

馬瀑嶺 :在城西一百二十里。

石龍岡 在州治後,有石潛江中,謂之「龍尾。」 州庭左偏有石微露,謂之「龍首。」 州人神之,圍以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