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8 (1700-1725).djvu/6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嵩山部雜錄

《抱朴子》:少室石戶中,更有深谷,不可得過,以石投谷 中,半日猶聞其聲也。去戶外十餘丈,有石柱,柱上有 偃蓋,石南度徑可一丈許,望之,蜜芝從石上隨石偃 蓋中,良久輒有一滴,有似雨,屋後之餘漏,時時一落 耳。然蜜芝墮不息,而偃蓋亦終滴也。戶上刻石為科 斗字曰:「得服石蜜芝一斗者,壽萬歲。」諸道士共思維 其處,不可得往,惟「常以碗器置勁竹木端,以承取之, 然竟未有能為之者。」

《西溪叢語》:韋蘇州送黎六郎詩云:「聞話嵩峰多野寺, 不嫌黃綬向陽城。釣臺水綠荷已生,少姨廟寒花始 遍。」楊炯撰《少姨廟碑》,《漢地理志》云:「嵩高少室廟,其神 為婦人像者,故老相傳云:啟母,塗山氏之妹也。」 《貴耳集》:「嵩山極峻,法堂壁上有一詩曰:『一團茅草亂 蓬蓬,驀地燒天驀地紅。爭似滿爐煨榾柮,慢騰騰地 煖烘烘』。」字畫老草,旁有四字勿燬此詩。此司馬公書, 柱間大隸書「旦光頤來。」旦,公兄頤,程正叔也。壁門題 云:「登山有道,徐行則不困;措足於實地則不危。」皆公 八分書。

《輿地志》:「少室自中定思而出,至崖下有石室,內有自 然經書。」

《嵩高志》按《穆天子傳》,「天子遊于黃室之丘,以觀夏后 啟之所居。」郭璞註曰:「疑此言太室之丘嵩高山,啟母 在此山化為石,而子啟亦登仙,故其上有啟石也。」皆 見《歸藏》及《淮南子》。焦氏曰:「《歸藏經》不可見」,考《淮南》今 本並無載,此抑古有別本耶?

嵩山部外編

《五嶽古本真形圖》:「中嶽嵩高君,服黃素之袍,戴黃玉 太乙之冠,佩神宗陽和之印,乘黃龍。」又云:「中嶽是五 土之主,太上常用三天真人有德望者以居之。」 《嶽瀆名山記》:「天下有三十六洞天,第六為嵩山司真, 洞天三千里,在中嶽,又有七十二福地。第六十為緱 氏山,在洛州緱氏縣,子晉上昇處;第六十二為少室 山,在」河南府,連中嶽。

五嶽名號:中嶽黃元大光合德真君。又云:中嶽嵩山, 是寇真人得道之處,女几、少室二山為副。嶽神姓惲 諱。字典無「主世界土地,山川陵谷,兼牛羊食稻之種。 魚龍圖嵩山,姓壽名逸群」,呼之令人不病。

「綜監寶諱。」「中嶽君諱。」字典無 《無上祕要》:「中嶽嵩山君,姓角,諱普生,頭建中元黃晨 玉冠,衣黃錦飛裙,披元黃文裘,帶黃神中黃之章,常 以四季月干支俱土日,乘黃霞飛輪,奏真仙名籙,上 言於帝。」

《太平御覽》:「嵩高君冠黃玉太元之冠,佩黃神中皇之 章。」

《玉清隱書》:「中嶽嵩山仙官二千四百人,黃素玉女十 二人侍文右衛,佩符著身。」

《潛確類書》:「嵩山君角普生,嵩山將軍石元。」

《漢書·武帝本紀》顏師古曰:「禹治洪水,通轘轅山,化 為熊,先謂塗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禹跳石,誤中 鼓。塗山氏往見禹方化熊,慚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 石,方孕啟。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見《淮南子》 王子年《拾遺記》:老聃在周之末,居反景日室之山,與 世人絕跡,惟有黃髮老叟五人,或乘鴻鶴,或衣羽衣, 耳出於頂,瞳子皆方,面色玉潔,手握青筠之杖,與聃 共談天地之數。及聃退跡為柱下史,求天下服道之 術,四海名士,莫不爭至。「五老」,即五方之精也。

《漢武帝外傳》:漢武帝夜夢與李少君共上嵩山,半道 有繡衣使者乘龍持節,從雲中下,言太乙請少君。帝 覺,即遣使問少君消息,且告廷臣曰:「如朕夢,少君將 舍朕去矣。」明日少君病,帝自往視,并使左右人受其 方,書未竟而少君絕。既殮,忽失衣帶不解,有如蟬蛻 云。

《雜道書》:自嶽神廟東北二十里至一山,名曰東龍門, 其東有三臺山。昔漢武東巡過此山,見學仙女 劉根《別傳》:漢武帝登少室,見一女子以九節杖仰指 日,閉左目,開右目,氣且絕,乃蘇息。帝使人問之,所行 何等,女子不答,東方朔曰:「婦人食日精者。」

《後漢書左慈傳》:曹操欲收殺慈,慈屢變形避之。後人 逢慈于陽城山頭,因復逐之,遂走入羊群,不可得,乃 令就羊中告之曰:「不復相殺,本試君術耳。」忽有一老 羝,屈前兩膝,人立而言曰:「遽如許。」即競往赴之,而群 羊數百皆變為羝,並屈前膝人立,云「遽如許。」遂莫知 所取焉。

《搜神後記》:嵩高山北有大穴,莫測其深,百姓歲時遊 觀。晉初嘗有一人誤墮穴中,同輩冀其儻不死,投食 於穴中,墜者得之,為尋穴而行,計可十餘日,忽然見 明。又有草屋中有二人對坐圍棋,局下有一杯白飲, 墜者告以饑渴,棋者曰:「可飲此。」遂飲之,氣力十倍。棋 者曰:「汝欲停此否?」墜者曰:「不願停。」棋者曰:「從此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