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4 (1700-1725).djvu/6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亦舊屋,有元豐間無為子題字,老僧年八十,云:「李徵 右書堂僅一里,今廢,但刻其名銜於石,洗滌乃可見。」 進至萬杉院,上滴翠亭。又二里入開先,登漱玉亭,度 橋俯澗,澗中石含雲母,如《記》所載。天寒甚,太守適致 餽,遍飲從者而行。澗外招隱橋,近為寺,僧徙數十步, 而招隱泉無人知者。物色久之,得於二百步外叢篠 之後,石井依然,三酌而歸,路口有披雲亭,稍前即古 楊梅亭基。又稍前當四達之衝,即古四會亭,而俗子 改曰翠屏矣。回望山色奇甚,倒載而觀之,紫霄峰劍 立眾峰之間,鐵塔僅如一線。將至軍城一里,有承天 院,臨溪湖,僧嘗被盜殺三人,今遂不振。入西門,日已 暮。昔白樂天記「匡廬奇秀甲天下。」誠非虛語。《陳氏山 記》:「北起江州,盡圓通,乃轉山,南起康王觀,迄吳章嶺。」 其序如此。予今自南而北,與之相反,故問津多誤。然 記中指名奇特處,十得六七,其餘當路者遊,迂曲者 略異時再以旬日窮探極覽,可使無遺蘊矣。初,南唐 元宗賜田,給諸巖庵,故所至有產業,中經李成焚蕩, 十存二三。又稅重租薄,僧道往往逃移,寺觀日以摧 毀。近雖稍修復,而廢絕為多,惟舊屋則氣象終可愛。 舟中賦四韻云:「南北周廬阜,東西遍九華。宴安無酖 毒,痼疾有煙霞。淡薄村村酒,甘香院院茶。馳驅君莫 厭,此出勝居家。」壬戌五更雪打篷。平明出別郡,遙望 廬山。已橫白練,欲解去南風作。章德象《遊落星》詩云: 「來遊未盡登臨興,且喜南」風阻去,船殆為予設,飯罷, 遂攜家棹小船往焉。寺去軍城僅五里,水乾則路通, 今水尚深丈餘。按《圖經》,石高五丈,周回百五十步。《九 江記》云:潯陽湖內隕星化石,上連彭蠡,下接潯陽。其 石圓潔,不生草木,峭然孤峙,獨出水際。寺興於唐景 福年,天祐二年賜額福星龍安院。本朝祥符二年,例 改法安。南唐戊辰歲,宣義郎湯淨撰《記》云:保大中,寺 僧修葺,元宗嘗臨幸,僧齊己、范文正公、章郇公、王介 甫平甫、程公闢、蔣穎叔、黃魯直父子、郭功甫、洪駒父 皆嘗留詩文。龍圖閣學士吳仲庶猶酷愛西軒,更名 曰嵐漪。魯直詩云:「龍閣老人來賦詩。」謂仲庶也。出邑 滿眼,湖光千里,真世間之絕景。又嘗有玉京軒,「今皆 廢,但存清暉閣。」西對廬阜,如青天翠屏。初至,白雲英 英起山腰,少焉散漫,俄復退斂,已而山坡絮帽,變態 不常,舉酒賞之,不覺竟醉。午後,移坐佛屋之前,東南 觀巨浸,右為揚瀾,左為左蠡,其中兩山如門,是為鄱 陽湖。由寺門而望,則東北直宮亭湖,西南軒窗對流 清山,其脅亦有湖汊,西北乃軍城也,再舉酒而歸。晚 自舟中望山色,不勝眷眷。再以小艇入西草湖,過東 古山,下觀釣魚臺。鴻雁鷗鷺遍野,見人驚飛,轉而之 流清港。上流清庵,庵在鳳凰山,古殿殘毀,慨想承平 之遺址。回棹已曛黑,過落星,聞鐘聲,往復殆二十里。 癸亥早,發南康,北風微作,已而轉南,過左蠡、揚瀾,泊 珠溪,而北風復作,去軍城已八十里,有巡檢司及小 市。登岸北望廬山,甲子南風晡時方行四十里,至吳 城山,謁廟畢,登望湖亭,猶見廬山也。殿左有穴如井, 異時湖中或損米,舟則見於穴中,謂之「神倉」云。

蓮社圖記         李沖元

龍眠李伯時為余作《蓮社十八賢》,追寫當時事。按《十 八賢行狀》,「沙門慧遠初為儒,因聽道安講《般若經》,豁 然大悟,迺與其弟慧持俱棄儒落髮。太元中至廬山。 時沙門慧永先居香谷,遠欲駐錫是山。一夕山神見 夢,稽首留師。忽於後夜雷電大震,平旦地皆坦夷,材 木填委。江州刺史相伊表奏其異,為師建寺,是為東」 林寺,因號其殿為「神運。」時有彭城遺民劉程之、豫章 雷次宗、雁門周續之、南陽宗炳、張詮、張野凡六人,皆 名重一時,棄官舍緣,來依遠師。復有沙門道昺、曇常、 惠叡、曇詵、道敬、道生、曇順,凡七人。又有梵僧馱跋陀 羅、佛馱邪舍二尊者,相結為社,號「廬山十八賢。」時陳 郡謝靈運以自負,少所推與,及來社中,見遠師,心悅 誠服,乃為開池種白蓮,求預淨社。遠師以其心亂,拒 而不納。陶潛時棄官居栗里,每來社中,或時纔至,便 攢眉回去,遠師愛心欲留不得。道士陸修靜居簡寂 觀,亦常來社中,與遠相善。遠自居東林,足不越虎溪。 一日,送陸道士,忽行過溪,相持而笑,又嘗令人沽酒 引淵明來,故詩人有「愛陶長官醉兀兀,送陸道士行 遲遲」,「沽酒過溪俱破戒,彼何人斯師如斯。」又云「陶令 醉多招不得,謝公心亂去還來」者,皆其事也。此圖初 為入路,與清流激湍縈帶曲折,踰石橋,溪迴路轉。石 巖一,又繚而上石巖一。二巖之間有方石池,種白蓮 花。巖之旁有石梯度山,迤邐而去,不知所窮。當圖窮 處,橫為長雲,蔽覆樹腰巖頂,其高深遠近,蓋莫得而 見也。傍石池,有高崖懸泉,下瀦為潭,支流貫池,下注 大溪。激石而噴浪者,虎溪也。巖之外遊行而來者二 人,一人登嶺出半身者,宗昺也。一人踞床憑几,揮麈 而講說者,道生也。一人持羽扇目注懸猿而意在深 聽者,雷次宗也。一人合掌坐於床下者,道敬也;一人 相向而坐者,曇詵也;「一人執經卷,跪聽於其後,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