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0 (1700-1725).djvu/9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二百二十卷目錄

 河部彙考四

  考

山川典第二百二十卷

河部彙考四

按:《水經》,「河水又東過平陰縣北,湛水從北來注之。」河 水又東逕河陽縣故城南。《春秋經書》:天王狩於河 陽,壬申,公朝于王所,晉侯執衛侯而歸于京師。《春秋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冬,會於溫,執衛侯。」是會也,晉侯 召襄王以諸侯見,且使王狩。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 以訓。」故《書》曰「天王狩于河陽。」言非其狩地。服虔、賈逵 曰:「河陽,溫也。」班固《漢書·地理志》、司馬彪、袁崧《郡國志》 《晉太康地道記》《十三州志》:「河陽別縣,非溫邑也。漢高 帝六年,封陳涓為侯國,王莽之河亭也。」《十三州志》曰: 「治河,上河、孟津河也。」郭緣生《述征記》曰:「踐土今治坂 城,是名異春秋焉。非今河北見者,河陽城,故縣也,在 治坂西北,蓋晉之溫地,故群儒有溫之論矣。」《魏土地 記》曰:「治坂城,舊名漢祖渡,城嶮固,南臨孟津河,洛陽 西北四十二」里,故鄧鄉矣。

河水又逕臨平亭北。《帝王世紀》曰:「光武葬臨平亭 南,西望平陰者也。」

河水又東,逕洛陽縣北。河之南岸有二:宋本作一碑北 面題云「洛陽北界水二渚分為之也。」上舊有河平侯 祠,祠前有碑,今不知所在。郭頒《世語》曰:「晉文王之世, 大魚見孟津,長數百步,高五丈,頭在南岸,尾在中渚。」 河平侯祠即斯祠也。

河水又東,逕平縣故城北。漢武帝元朔三年,封濟 北貞王子劉遂為侯國,王莽之所謂「治平」矣,俗謂之 「小平」也。有高祖講武場。河北側岸有二城相對,置北 中郎府,徙諸從隸府戶,并羽林、虎賁領隊防之。河水 南對首陽山,《春秋》所謂「首戴」也。《夷》《齊》之歌所矣,曰「登 彼西山。」宋本作夷齊之歌所以曰登彼西山矣上有夷、齊之廟,前有二 碑,並是後漢河南尹廣陵陳導、洛陽令徐循與處士 平蘇騰、南陽何進等立,事見其碑。又有周公廟,魏氏 起元武觀於芒垂,張景陽《元武觀賦》所謂「高樓特起 竦跱」請幫助識別此字。《嶢直》亭亭以孤立,延千里之清飆也。朝廷有 當作又古通用置冰室於斯阜,室內有冰井。《春秋左傳》曰:「日 在北陸而藏冰。」常以十二月採冰於河津之隘,峽石 之阿,北陰之中,即《邠詩》二之日鑿冰沖沖矣,而內於 井室,所謂納于陵陰者也。河南有鉤陳壘,世傳武王 伐紂,八百諸侯所會處,《尚書》所謂不期同時也。紫微 有鉤陳之宿,主鬥訟兵陣。故遁甲攻取之法,以所攻 神與勾陳并氣,下制所臨之辰則「秩。」疑誤「禽敵」,是以壘 資其名矣。「河水至」,謝作由一作於「斯有盟津之目。」《論衡》曰:「武 王伐紂。升舟陽侯波起。疾風疾。」當作逆流,武王操黃鉞 而麾之,風波畢除。中流,白魚入於舟燌以告天,與八 百諸侯咸同此盟,《尚書》所謂不謀同辭也。故曰孟津, 亦曰盟津,《尚書》所謂東至于孟津者也。又曰富平津, 《晉陽秋》曰:杜預造橋於富平津,所謂造舟為梁也。又 謂之曰陶河。魏尚書僕射杜畿以帝將許魏志云帝將幸許 試樓船覆於陶河,謂此也。昔禹治洪水,觀於河,見白 面長人,魚身出曰:「吾河精也。」授禹《河圖》而還於淵。及 子朝篡位,與敬王戰,乃取周之寶玉,沈河以祈福。後 二日,津人得之於河上,將賣之,則變而為石。及敬王 位定,得玉者獻之,復為玉也。

河水又東,浿水入焉。《山海經》曰:「和山,上無草木而 多瑤碧,實惟河之九都是山也,五典。」山海經作五曲「九水出 焉,合而北流注于河。其陽多蒼玉,吉神,泰逄司之。」是 于《萯山》之陽。山海經作是好居於萯山之陽出入有光。《呂氏春秋》曰: 「夏后氏孔甲田於東陽萯山,遇大風雨,迷惑入於民 室。」皇甫謐《帝王世紀》以為即東首陽山也,蓋是山之 殊目矣。今於首陽東山無水以應之。當是今古世懸, 川域改狀矣。昔帝堯修壇河洛,擇良議沈率舜等升 於首山而導河渚。有五老遊焉,相謂《河圖》,將來告帝, 以期知我者,重瞳也。五老乃翻為流星。而升於昴。即 於此也。論語比考讖曰堯與舜等遊首山觀河渚有五老遊河一老曰河圖將來告帝期河圖將 浮龍銜玉苞刻版題命可卷金泥玉撿書成知我者重瞳黃姚歌訖五老飛入於昴 又東,沛水注焉。又東過鞏縣北。沛當作濟 注河水於此有 五社渡,為五社津。建武元年,朱鮪遣持節使者賈彊 討難,將軍蘇茂將三萬人,從五社津渡,攻溫。馮異遣 校尉與寇恂合擊之,大敗,追至河上,生擒萬餘人,投 河而死者數千人。縣北有山臨城,謂之崟㟲丘。其下 有穴,謂之鞏穴,言潛通浦,北達於河。直穴有渚,謂之 鮪渚。成公子安《大河賦》曰:「鱣鯉王鮪暮來遊」,《周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