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2 (1700-1725).djvu/1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三沈,榮光不起,黃魚雙躍,出濟于壇,黑烏以浴,隨魚 亦上,化為黑玉,赤勒之書,黑龜赤文之題也。湯以伐 桀,故《春秋說題辭》曰:「河以道坤出天苞,洛以流川吐 地符。王者沈禮焉。」《竹書紀年》曰:「洛伯用與河伯馮夷 鬥」,蓋洛水之神也。昔夏太康失政,為羿所逐。其昆弟 五人,須于洛汭,作《五子之歌》,于是地矣。

按《西征記》:「洛總八關之水。」函谷、廣城。伊闕,大谷,轘 轅,旋門。平津,孟津也。

按:《隋書地理志》,「上洛郡上洛。」有洛水。

按:《唐書地理志》:「鄜州洛交郡三川。」「中華池水」,黑水, 洛水所會。

按:《地理通釋·十道山川考》:「洛水,《職方》,豫州川也。源出 商州洛南縣之冢嶺山,至河南府鞏縣入于河。」《郡 縣志》:「在洛陽縣西南三里。西自苑內上陽之南,瀰漫 東流。」

按:《金史地理志》:「河南府洛陽。」有「伊洛」瀍澗。

《偃師》。有洛水。

宜陽。有洛水。

《鞏》。有洛水。

嵩州「長水。」宋隸河南府。有《洛水》。

商州「洛南。」有冢嶺山、洛水。

虢州:「盧氏。」有熊耳山、洛水。

同州:馮翊。有洛水。

白水。有洛水。

澄城。有洛水。

華州「蒲城。」有洛水。

延安府「膚施。」有洛水。

《甘泉》:有洛水。

敷政。有洛水。

鄜州:「洛交。」有洛水。

按《圖書編?洛水考》,「導洛自熊耳,東北會于澗瀍,又東 會于伊,又東北入于河。」按洛水出冢嶺山,禹只自熊 耳導之,耳自新安縣會于澗、至偃師縣會于瀍,至洛 陽縣會于伊,至鞏縣入河。又,洛水出慶陽府環縣,即 古洛源縣也。經延安府甘泉縣即古雕陰縣也,經鄜 州宜君縣子午嶺,至中部縣入西安府界,經耀州及 同官縣,至富平縣,合沮水,歷蒲城、同州,至朝邑縣,東 南入渭。沿河三府之人,至今皆呼為洛河,漆沮之名 亦不知也。古今郡縣,慶陽有洛源縣,延安有洛川縣。 又三川,洛其一也。朝邑有洛苑鄉。《水經》言延安形勝, 云「洛水之交。」《漢志》亦云「雍州,其浸渭、洛。」注云:「洛水經 北條荊山而東南入渭。」此尤為明証。《漢志》又白洛、都 襄洛,皆延安近洛之地,略無一字及漆者。獨《漢·上郡 志》有曰「漆垣」,又不知何所指。顏師古曰:「洛水即漆沮 也。」此後世指洛為漆沮之由。豈洛亦名漆歟?作記者 不知鳳、鞏自有漆、沮二水,以二漆為一水,而莫究其 源,但云自同官縣界來,不知自同官來者洛也。《一統 志》遂言同官之漆出自鳳翔,不知漆水為涇、汭所間, 其能飛度涇、汭來同官耶?秦士往往疑此,故詳考而 著之焉。《伊水》經偃師入洛,《瀍水》經穀城入洛,《澗水》經 新安入洛。

按《陝西通志》:洛水源出合水縣之白於山,經慶陽府 境,又經延安府至中部縣入西安府界。

按《慶陽府志》:「洛水源出府城南樂蟠廢縣北,經上郡 雕陰秦望山,南過襄樂郡」

按《保安縣志》。水即縣河,發源靖、寧兩塔,下流入洛。 金鼎山,在城西一百二十里洛水中。

喫莫水在縣境。源出喫莫川,下流入洛。

按《保安縣志》:「西羊川源出環縣,過府二百里流至保 安縣境入洛河。」

白豹川,源出慶陽府城北三百里,南流至保安縣入 洛河。

橫水川,源出環縣,過府北二百里,至保安縣入洛河。 按《延安府志》:洛河在甘泉縣治西,源出慶陽府洛源 縣

按《甘泉縣志》,「太和山在縣城西南五里,洛水經其下。 阿伏斤水在縣東北三十里,源出大盤山東南姚嶮 谷,流入洛河。」

清泉水,在縣東四十里。流出板橋溝,入洛河。

按《安塞縣志》,「洛水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流經城下。」 石門山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兩山壁立如門,洛水 經其下。

按《鄜州志》:「洛水在州城東百步許。」

三川水,在州城南七十里。以華池水、黑源水、洛水會 同,謂之「三川水。」

葡萄河在州北六十里。三川河自西北來,經此川東 流至交口,與洛水合。

龍首川,在州東十五里。沮水經此,入于洛。

按《雒川縣志》,「洛水在縣城西南五十里,自鄜州南流 入中部界。」

黃梁水,在縣城東七十里。源出爛柯山下,西南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