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4 (1700-1725).djvu/5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口,《春秋》所謂「閻敖游涌而逸於二水之間」者也。 江水又逕南平郡孱陵縣之樂鄉城北。吳陸抗所 築。後王濬攻之,獲吳水軍督陸景於此渚也。

又東南,油水從東南來注之。又東,右合油口。

又東逕公安縣北。劉備之奔江陵,使築而鎮之。曹 公聞孫權以荊州借備,臨書落筆。杜預克定江南,置 華容置之,謂之「江安縣」,南郡治矣。以華容之南鄉為 南郡,晉太康元年改曰「南平」也。縣有油水,水東有景 口,口即武陵郡界。景口東有淪口,淪水南與景水合, 又南通澧水及諸陂湖,北是淵也。淵當作淪相接。悉是南 蠻府屯也。故側江有大城。相承云。「倉儲城。」即邸閣也。 江水左會江口。江浦也。對黃州。

江水又東,得故市口。「水」與高水通也。

江水又右逕楊岐北山。《山抗》。宋本作枕大江山東有城, 故華容縣尉舊治也。

大江又東,左合子夏口。江水左迤北出,通於夏水, 故曰「子夏」也。當作夏口也

大江又東,左得侯臺水口。江浦也。

《大江》右,得龍穴水口。江浦右迤也,北對虎洲。又洲 北有龍巢,地名也。昔禹南濟江,黃龍夾舟,舟人五色 無主。禹笑曰:「吾受命于天,竭力養民。生死命也,何憂 龍哉?」於是二龍弭鱗掉尾而去焉,故水地取名矣。 江水自龍巢而東俞口。夏水泛盛則有,冬無之。江 水北岸上有小城,故監縣尉治也。

又東得「清揚」土塢二口。江浦也。

大江,右逕石首山北,又東逕赭要。《赭要》:洲名,在大 江中,次北湖洲下。

江水左,得飯筐上口。秋夏水通下口間,相距三十 餘里。赭要下即揚子洲,在大江中,二洲之間,常苦蚊 害者。宋本作昔荊佽飛濟此,遇兩蛟,斬之。自後罕有所患 矣。江之右岸則溝宋本作清水口,口上即錢官也。水自牛 皮山東北通江,北對清水洲。洲下接生江,洲南即生 江口。水南通澧浦。江水右會飯筐上口,江浦所入也。 江水又右得上檀浦。江,溠也。

江水又東逕竹畦。宋本作町南:「江中有觀詳溠。」溠東有 太洲,洲東分為爵洲,洲南對湘江口也。

又東至長沙下嶲縣北,澧水、沅水、資水合東流注之。 凡此諸水,皆注于洞庭之陂,是乃湘水,非江川也, 湘水從南來注之。江水右會湘水,所謂「江水會」者 也。

江水又東,左得二夏浦。夏浦俗謂之「西江口。」又東 逕忌置山南,山東即隱口浦矣。江之右岸有城陵山, 山有故城。東接微落山,亦曰暉落磯。江之南畔名黃 金瀬,瀨東有黃金浦、良父口、夏浦也。 又東逕彭城口。水東有彭城磯,故水受其名,即玉 潤。宋本作澗水出巴丘縣東玉山,玉溪北流注于江。 江水自彭城磯東逕如山北。北對隱磯。二磯之間, 大江之中,有獨石孤立大江中。山東江浦,世謂之「白 馬口。」

江水又左逕白螺山南。右「歷鴨蘭磯」,北江中也。「東 得鴨蘭、治浦」二口,夏浦也。

江水左《逕止》。當作上烏林南。《村居》,地名也。又東逕烏 黎口,江浦也,即中烏林矣。又東逕烏林南,吳黃蓋敗 魏武於烏林,即是處也。

江水又東,左得子練口。北通練浦,又東合練口,江 浦也,南直練洲,練名所以生也。江之右岸得蒲磯口, 即陸口也。水出下雋縣西三山溪,其水東逕陸城北, 又東逕下雋縣南,故長沙舊縣,王莽之「閏雋」也。宋元 嘉十六年,割隸巴陵郡。陸水又屈而西北流,又逕其 縣北,北對金城,吳將陸渙所屯也。陸水又入蒲圻縣 北逕呂蒙城西,昔孫權征長沙零桂所鎮也。陸水又 逕蒲磯山,北入大江,謂之「刀環口。」又東逕蒲磯山,北 對蒲圻洲,亦曰「擎洲」,又曰「南洲」,洲頭即蒲圻縣治也, 晉太康元年置。洲上有白面洲。洲南又有澋口,水出 豫章艾縣,東入蒲圻縣,至沙陽西北魚嶽山入江。山 在大江中,揚子洲南,孤峙中洲。

江水左得中陽水口,又東得白沙口。一名「沙屯」,即 麻屯口也,本名蔑默口,江浦矣。南直蒲圻洲,水北入 百餘里,吳所屯也。又逕魚嶽山北,下得金梁洲。洲東 北對淵,淵宋本作洲一名「淵步洲」,江濆從洲頭以上,悉壁 立無岸,歷專政。宋本作岐至白沙方有,浦上甚難。江中有 沙陽洲,沙陽縣治也。縣本江夏之沙羡矣。晉太康中, 改曰沙陽縣。宋元嘉十六年,割隸巴陵郡。江之右岸 有雍口,亦謂之流口,東北流之長洋港,東北流逕石 子岡,岡上有故城,即州陵縣之故城也。莊辛所言「左 州侯國」矣。又東逕州陵新治南,王莽之江夏也。港水 東南流注於江,謂之洋口。南對龍穴洲,沙陽洲之下 尾也。洲裏有駕部口。宋景平二年,迎文帝於江陵,法 駕頓此,因以為名。文帝車駕發江陵,至此,黑龍躍出, 負帝所乘舟,左右失色。上謂長史王曇首曰:「乃夏禹 所以受天命矣,我何德以堪之。」故有龍穴之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