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4 (1700-1725).djvu/7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已竭,四井通大江。

天門山在郡西南三十里,與和州西梁山夾大江對 峙,如門闕臥江中,遠望如橫黛。《春秋》楚獲吳艅艎于 此。

慈湖市在郡城北四十五里,慈湖六都。

褐山:在郡治西南四十里。下臨大江。

白壁山在府城北二十五里化洽鄉。濱江。

馬鞍山在府城北,近慈烏港口。濱江。

望夫山一名棗子磯,在府城西北化洽鄉。高一百丈, 周二十里。《寰宇記》云:「昔有人往楚,累歲不歸,其妻登 此山望之,久乃化為石。」

慈姥山一名鼓吹山。在府城北四十里和尚港,為梁 昭明太子讀書處。山產圓竹,聲中音律,可為簫管。積 石俯江,岸壁峻絕,風濤洶湧,估舟嘗依此以避之。 按《和州志》:「橫江在州東北,旁有小河通江。」

至馬河俗呼「芝麻河」,在州東北四十里,濱江。

穴子河在州城東北五十里。濱江。

姥下河在州城南三十里,歷湖經黃梁橋,下接大江。 新河由縣河西派,引流開勝橋而南,鑿城濠環流城 下,周圍四繞,流入大江。

歷陽湖在州治西,周百餘里。一名「麻湖」,亦名「姥湖。」湖 之所泄,曰「姥下河」,入于江。

灃湖在州西十五里。受麻湖水,至當利驛港入江。 烏江渡在州東北四十里,即亭長艤舟待項羽處。 西梁山在州南六十里,俯瞰大江,與江南博望山對 峙如門,亦謂之「天門山。」

按《繁昌縣志》,鵲江在縣北境,遶出蕪湖。蓋自銅陵鵲 頭山為鵲頭,至三山為鵲尾,故江曰鵲江,岸曰鵲岸, 繁昌邑諸水皆注之。

鵲起磯舊名返秦,俗呼板子磯。萬曆間,邑令鄧一儒 以濱于鵲江,易今名。在邑北五十里春穀鄉。大陽山 脈盡此奔流,三面環抱,為大江上下要害之區。 戰鳥圻在邑西四十里延載鄉。一曰孤圻,一曰屬圻, 一曰靈山墩。《寰宇記》云:「桓溫城赭圻,常懼掩襲,聞下 流山鳥噪,一時驚潰,故名。」墩舊在江中,與靈山寺對。 宋嘉祐時徙江岸,去故址百餘步。

黃石磯在縣西北大江邊。磯多黃土巨石,故名。 浮鳩磯,在縣東北三十里。老山脈出江中者,在三山 上,今名「龍王磯。」下有湫,江月映水,波不能混,惟中秋 之夜為然。

荻港,在縣西南四十里。此水與赭圻城相屬,西對無 為州,乃江流險要處。

新生洲在縣北四十里夾江之西。一名楊家沙。 鳳凰山在縣西五十里春穀鄉。上有巨石空中,昔傳 鳳巢其內,刊「鳳穴」字。又有鳳臺、鳳池遺址,故因以名。 山下為荻港鎮,嵯峨怪石,秀出林表,與青山鵲起,鼎 峙江皋。北麓為珠金沙,賈似道敗兵奔還地。

三山在縣東北三十里,一老子,二方丈,三秦望,連峰 秀出,卓如文筆,巉然亂石攲江中者,三山磯也。 按《江寧府志》:「大江發源岷山,合湘漢豫章諸水,繞郡 城之西南,經西北過鎮江,東流入海。」隸府境者,江之 南,上自慈姥浦,下至下蜀港。江北,上自浮沙口,下至 東溝,南二百里而遙,北不及二百里,即《禹貢》所謂中 江,亦名揚子江,又名宣化江。江之支流旁出,其大者 曰「河」,小者曰港、曰溝,曰渡,石激水曰「磯」,水中可居處 曰「洲」,兩水之間曰「夾」,縈迴者曰「套」,水所注曰「浦。」昔時 江泊石頭,後漸徙而北,今又漸南。長老相傳,「南岸民 居,今當在北岸,然尚去石頭十餘里也。」以此知陵谷 變遷,典籍難據,茲特志其可知者。

慈姥浦在城西南慈姥山下,與太平、當塗縣接。舊《志》 云:「慈姥港洩慈湖以東水,入於江。」近港又有慈姥磯, 今曰和尚港。東下為鐮刀灣,又東為烈山。《乾道志》云: 「吳舊津所也。四面峭絕,下瞰大江,商旅泊舟於此以 避風。」

山之下洲為烈山洲,港曰烈山港。伏滔《北征賦》謂之 栗洲,以山形似栗,因名。又謂之溧洲。《世說》云:「桓宣武 在南洲,與會稽王會于溧洲,有磯突出于湍間,名曰 亂石磯。」洲之東北,是為白鷺洲。《丹陽記》云:「白鷺洲在 縣西三里,大江中,多聚白鷺,因名。」據今西關中街水 環遶處,當為白鷺洲,此特蒙其名耳,非李白所詠也。 犢兒磯在南岸,合板橋浦、新林浦一流,吐納大江。自 大勝河以東,有水數曲,達于秣陵,曰響水溝、燈盞溝、 上新河,次曰中新河,次曰下新河。明朝所開,皆瀕江 要地。江北一帶稱險要者,曰芝蔴河,曰穴子河,曰王 家套,曰八字溝,皆列墩瞭望。又有長洲、白沙洲、梅子 洲、句容洲、秀才洲、火藥洲,皆江浦境。自下新河而東, 分為三股,一引石城橋,一引江東橋,一自草鞋夾以 達於江,名曰「三汊河。」夾之外為道士洲,上有屯駐處, 曰「江心營。」近南為護國洲、中口洲。自道士洲直抵北 岸,為浦子口。左右二水環抱縈迴,名東西溝。自東溝 而下以達於瓜埠。濱江之地以洲名者,曰攔江洲、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