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0 (1700-1725).djvu/1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議治勢疏          葉適

欲治天下而不見其勢,天下不可治矣。昔之論治天 下者,以為三代之時,其君各有所尚。夏之忠,商之質, 周之文,數百年而不變。其後周之失弱,秦之失強,故 忠、質、文相代,若循環而無窮。而或又曰:「弱之失在於 惠也,則莫若濟之以威;強之失在於威也,則莫若反 之以惠。惠出於賞,威正於刑,故賞不至於濫而無所 勸,刑不至於玩而無所懼」,蓋其意以為治天下之勢, 無出於此矣。夫一弛一張者,弓也,而羿之能不與焉; 虛而欹、滿而覆者,器也,而倕之巧不與焉。故三代非 忠質文之尚,而周、秦無強弱之失。治天下者姑舍是 乎?古之人君,若堯、舜、禹、湯、文、武,漢之高祖、光武、唐之 太宗,此其人皆能以一身為天下之勢,雖其功德有 厚薄,治效有淺深,而要以為天下之勢,在己不在物。 夫在己不在物,則天下之事,惟其所為,而莫或制。其 後道水土,通山澤,作舟車,剡兵刃,立天地之道,而列 仁義禮樂刑罰慶賞,以紀綱天下之民。至於賓餞日 月,秩序寒暑,而禽獸草木之類,不能逃於運化之外。 此皆上世之所未有,「而聖人自為之者也。及其後世, 天下之勢,在物而不在己,故其勢之至也,湯湯然而 莫能遏」,反舉人君威福之柄以佐其鋒,至其去也不 能止,而隨之以亡。夫不能以一身為天下之勢,而用 區區之刑賞以就天下之勢,而求安其身者,臣未見 其可也。蓋天下之勢,有在於外戚者矣。呂、霍、上官非 不可以監也,而王氏卒以亡漢,有在於權臣者矣。漢 之曹氏,魏之司馬氏,至於江南之齊、梁,皆親見其篡 奪之禍,習以其天下與人而不怪。而其甚也,宦官之 微,匹夫之奮呼,士卒之擅命,而天下之勢無不在焉。 若夫西晉之傾覆,此其患特起於公卿子弟、里巷書 生,游談聚論,沈湎蕩泆而已,而天地為之「分裂者數 十世。」嗚呼!勢在天下,而人君以其身求容,猶豫反側 而不能以自定,其或在於宦官,或在於士卒,而舉威 福之柄以盡寄之者,此甚可歎也。臣嘗怪唐末、五代 之衰,皆以列校之卑易,置人主如反掌之易。而周世 宗一日臨大位,北威契丹,南伏李璟,法度修舉,文武 並用。太祖皇帝踐祚,十年「之間,不耀兵甲,俘取僭偽 之君,若拾遺,而天下為一身致太平,為子孫萬世之 計。向之衰敗圮缺者二百餘年,英武之君,忠智之臣, 圖回收拾,不能什一,而孱王幼主,俯首服從,相顧憤 發,以至流涕痛哭,莫敢誰何者,一朝翕然皆在擬握 之內,何其速也!」此無他,能以其身為天下之勢,則天 下之勢亦環向而從己,其必然而無疑者矣。且「均是 人也,而何以相使?均是好惡利欲也,而何以相治?智 者豈不能自謀?勇者豈不能自衛?一人刑而天下何 必畏,一人賞而天下何必慕?而刑賞生殺,豈以吾能 為之,而足以制天下者?」雖然,鳥高飛于重雲之上,魚 深游於潛淵之下,而皆不免有鼎俎之憂,天下之人 所以奔走後先、維附聯絡而不敢自棄者,誠以勢之 所在也。故夫勢者,天下之至神也。合則治,亂則離,張 則盛,弛則衰,續則存,絕則亡。臣嘗考之載籍,自有天 地以來,其合離、張弛、絕續之變,凡幾見矣。知其勢而 以一身為之,此治天下之大原也。

 玉燭賦         元張天與

「聖元。天地其道德,日月其光華。既和而明,既靖而嘉, 四時氣協,玉邪燭邪?」予乃從之,北游于元水之上,相 與觀光于國家。道遇老人,扶杖而觀德化者,迎謂予 曰:「子知所謂玉燭之義乎?」予曰:「揭玉燭之名于書者, 非《尸子》之辭歟?著玉燭之美于頌者,非《新羅》之詩歟? 蓋四氣和為玉燭,非義主于四時歟?」老人莞爾而笑 曰:「子知四時所以為玉燭之效矣,亦知君德所以為 玉燭者歟?請與子略陳之。自有天地,即有此玉燭矣, 為萬世開太平。非玉之玉兮,純和粹精,不琱琢而盡 美兮,渾然天成;非燭之燭兮,光輝昭明,不火傳而無 窮兮,洞照群盲。道而匪器兮,神而匪形,合明和之二 德為一德兮,是以有玉燭之名。蓋夫」玉燭之在天地 古今兮,得之則和順而光霽,失之則乖戾而晦冥。昔 者伏羲得之,而人文宣朗兮,顥顥皇風。帝堯得之,而 四表光被兮,萬邦時雍。舜得之,為重華兮,文明溫恭。 湯得之,為丕顯兮,明德建中。文武得之為辟雍兮,致 明和之極功。雖皇王之時異兮,而玉燭之德同。是故 皇春熙熙兮,至治馨「香,東郊日出兮海隅蒼蒼,德與 氣潛兮恩從風翔,此春之玉燭兮,是為青陽。」「《南薰》解 慍兮正德厚生,離明當天兮穆穆迓衡,長養萬類兮 陽德方亨,此夏之玉燭兮,是為朱明。逮夫西昧,無不 照而朔幽無不明兮平秩平在之功成,華斂而實兮 元起于貞,此秋冬之玉燭兮,是為白藏之與元英。」故 吾聞「昔賢以人君德輝而謂之玉燭兮,誠以君德顯 而天下平。微贊化之妙用兮,其何以致天道順而四 時行哉!方今禮備樂和,海晏河清,天瑞宵降,地符曉 升。而子方且覽德輝,來帝京,其必歌《玉燭之頌》,以洗 《新羅》之陋習,而發治世之正聲乎!」乃稽首而為之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