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0 (1700-1725).djvu/6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乎婦人之手,寡人未嘗知哀也,未嘗知憂也,未嘗知

勞也,未嘗知懼也,未嘗知危也』。」孔子辟席曰:「吾君之 問,乃聖君之問也。丘,小人也,何足以言之?」哀公曰:「『否, 吾子就席,微吾子,無所聞之矣』。孔子就席曰:『然。君入 廟門,升自阼階,仰見榱棟,俯見几筵,其器存,其人亡』。」 君以此思哀,則哀將安不至矣。君昧爽而櫛冠,平旦 而聽朝,一物不應,亂之端也。君以此思憂,則憂將安 不至矣。君平旦而聽朝,日昃而退,諸侯之子孫必有 在君之門廷者。君以此思勞,則勞將安不至矣。君出 魯之四門,以望魯之四郊,亡國之墟,列必有數矣。君 以此思懼,則懼將安不至矣。丘聞之,「君者舟也,庶人 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將安 不至矣。夫執國之柄,履民之上,懍乎如以腐索御奔 馬。《易》曰:『履虎尾』。《詩》曰:『如履薄冰』。不亦危乎?」哀公再拜 曰:「寡人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孔子家語王言解》孔子閒居,曾參侍。孔子歎息,顧謂 曾子曰:「參,汝可語明王之道與?」曾子曰:「非敢以為足 也,請因所聞而學焉。」子曰:「居,吾語汝。夫道者所以明 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是以非德道不尊,非道德不 明。雖有博地眾民,不以其道治之,不可以致霸王。是 故昔者明王內修七教,外行三至,七教修然後可以 守,三至行然後可以征。明王之道,其守也,則必折衝 千里之外,其征則必還師衽席之上。故曰內修七政 而上不勞,外行三至而財不費。此之謂明王之道也。」 曾子曰:「不勞不費之謂明王,可得聞乎?」孔子曰:「昔者 帝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夫如此,何上 之勞乎?政之不平,君之患也;令之不行,臣之罪也。若 乃十一而稅,用民之力,歲不過三日入山澤,以其時 而無征,關譏市廛,皆不收賦。此則生財之路,而明王 節之,何財之費乎?」曾子曰:「敢問何謂七教?」孔子曰:「上 敬老,則下益孝,上尊齒,則下益悌,上樂施,則下益寬, 上親賢則下擇友,上好德,則下不隱,上惡貪則下恥 爭,上廉讓,則下恥節。此之謂七教。七教者,治民之本 也,政教定則本正也。凡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則何物 不正。是故人君先立仁於己,然後大夫忠而士信,民 敦俗璞,男慤而女貞。六者教之致也。布諸天下四方 而不怨,納諸尋常之室而不塞,等之以禮,立之以義, 行之以順,則民之棄惡,如湯之灌雪焉。」曾子曰:「敢問 何謂三至?」孔子曰:「至禮不讓而天下治,至賞不費而 天下士悅,至樂無聲而天下民和。明王篤行三至,故 天下之君可得而知,天下之士可得而臣,天下之民 可得而用。」曾子曰:「敢問此義何謂?」孔子曰:「古者明王 必盡知天下良士之名,既知其名,又知其實,又知其 數,及其所在焉,然後因天下之爵以尊之。」此之謂至 禮不讓而天下治;因天下之祿以富天下之士,此之 謂至賞不費而天下之士悅。如此則天下之民名譽 興焉,此之謂至樂無聲而天下之民和。故曰:「所謂天 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親也;所謂天下之至明 者,能舉天下之至賢者也。」此三者咸通,然後可以征。 是故仁者莫大乎愛人,智「者莫大乎知賢,賢政者莫 大乎官能。有土之君修此三者,則四海之內供命而 已矣。」

《論禮篇》:子夏侍坐於孔子,曰:「敢問《詩》云『愷悌君子,民 之父母』,何如斯可謂民之父母?」孔子曰:「夫民之父母, 必達於禮樂之源,以致五至而行三無,以橫於天下; 四方有敗,必先知之。此之謂民之父母。」子夏曰:「敢問 何謂五至?」孔子曰:「志之所至,詩亦至焉;詩之所至,禮 亦至焉;禮之所至,樂亦至焉;樂之所至,哀亦至焉。詩 《禮》相成,哀樂相生,是以正。明目而視之,不可得而見; 傾耳而聽之,不可得而聞;志氣塞于天地,行之充于 四海,此之謂五至矣。」子夏曰:「敢問何謂三無?」孔子曰: 「無聲之樂,無體之禮,無服之喪,此之謂三無。」子夏曰: 「『敢問三無』,何《詩》近之?」孔子曰:「『夙夜基命宥密』,無聲之 樂也。『威儀逮逮,不可選也,無體之禮也。凡民有喪,扶 伏救之,無服之喪也』。」子夏曰:「言則美矣大矣,言盡於 此而已。」孔子曰:「何謂其然?吾語汝,其義猶有五起焉。」 子夏曰:「何如?」孔子曰:「無聲之樂,志氣不違;無體之禮, 威儀遲遲;無服之喪,內恕孔悲。無聲之樂,所願必從; 無體之禮,上下和同;無服之喪,施及萬邦。既然,而又 奉之以三;無私而勞」天下,此之謂五起。子夏曰:「何謂 三無私?」孔子曰:「『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其 在《詩》曰:『帝命不違,至於湯齊』。湯降不遲,聖敬日躋。昭 假遲遲,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圍』。是湯之德也。」子夏 蹶然而起,負牆而立,曰:「弟子敢不志之!」

《孔叢子·抗志篇》:齊王謂子思曰:「今天下擾擾,諸侯無 伯,吾國大人眾,圖帝何如?」子思曰:「不可也。君不能去 君貪利之心。」王曰:「何害?」子思曰:「夫水之性清而土壤 汨之,人之性安而嗜欲亂之。故能有天下者,必無以 天下為者也;能有名譽者,必無以名譽為者也。達此, 則其利心外矣。」

《晏子諫上篇》景公問晏子曰:「吾欲服聖王之服,居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