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0 (1700-1725).djvu/6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人之用心,嘗令儒臣書于殿壁,朝夕省閱,以為鑒戒。 今日講此,深愜朕心,聞之愈益警惕。

二十九年四月丙申,太祖謂侍臣曰:「朕觀古人於聲 色之好,亦不能無如公劉之於貨,太王之於色,好之 不過其度也。若太康之盤游,桀、紂之內嬖,秦、漢以下, 耽於宮室苑囿,及畋獵禱祠、奇伎滛巧之類,此好之 失其度也。好失其度,所以敗亡。要之,不邇聲色,不殖 貨利,惟成湯得其正也。」十一月乙卯朔,太祖御武英 殿,謂侍臣曰:「夫好憎者,人情所不能無也。然好得其 正,憎得其實,斯不陷于一偏。至于喜怒,莫不皆然。有 所偏則人得而中之矣。大抵人能不偏於好憎喜怒, 則此心廓然大公,不為物累,是以耳目聰明,志氣如 神矣。」

《名山藏典謨記》:「永樂元年十月,命侍臣輯古人嘉言 善行有裨君道者,以授長子而諭之曰:『朕少寓鳳陽, 民間細事靡不究知。受命北平,經絕塞,冒霜雪,與士 卒同甘苦。身所未歷,則博考載籍,覽鏡昔人之言行。 今長子居守北平,雖吏案奏牘亦令躬閱,以知為臣 之難,他日可為君也』。」

永樂七年四月,賜《皇太子書》曰:「朕命爾監國,凡事務 寬大,戒躁急。文武群臣,皆朕所命。雖有小過,勿遽折 辱,亦不可偏聽為好惡。機務之重,審察而行,稍有所 忽,累德不細。敬之,慎之。」

《永陵編年史》:「世宗即位,南京給事中孫懋上端本正 始疏,一曰養聖德,二曰正聖學,三曰勤聖政。上嘉納 之。」

《名山藏典謨記》:「嘉靖十四年八月,上召費宏無逸殿 東室曰:『朕取稼穡艱難之意搆茲殿,今日召卿,庶幾 君臣同遊,盛美』。」

君道部雜錄

孔子《家語致思》篇孔子曰:「王者有似乎《春秋》。文王以 王季為父,以太任為母,以太姒為妃,以武王、周公為 子,以太顛、閎夭為臣,其本美矣。武王正其身以正其 國,正其國以正天下,伐無道,刑有罪,一動而天下正, 其事成矣。《春秋》致其時而萬物皆及,王者致其道而 萬民皆治,周公載己行化而天下順之,其誠至矣。」 《老子》「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 法道。道法自然。」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雖 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 則失臣,躁則失君。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 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隨,或呴或吹, 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管子牧民》篇:「御民之轡,在上之所貴;道民之門,在上 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惡。故君求之,則臣得 之;君嗜之,則臣食之;君好之,則臣服之;君惡之,則臣 匿之。」毋蔽汝惡,毋異汝度。賢者將汝助,言室滿室,言 堂滿堂,是謂聖王。

天下不患無臣,患無君以使之;天下不患無財,患無 人以分之。故知時者可立以為長,無私者可置以為 政,審于時而察于用,而能備官者可奉以為君也。 《乘馬》篇:「無為者帝,為而無以為者王,為而不貴者霸。 不自以為所貴,則君道也。」

《君臣》篇:有道之君,正其德以蒞民,而不言智能聰明。 智能聰明者,下之職也。所以用智能聰明者,上之道 也。上之人明其道,下之人守其職,上下之分不同,任 而復合為一體。是故「知善,人君也;身善,人役也。君身 善,則不公矣。」

《形勢解》:「人主出言,不逆于民心,不悖于理義,其所言 足以安天下者也,人唯恐其不復言也。出言而離父 子之親疏,君臣之道,害天下之眾,此言之不可復者 也,故明主不言也。故曰:『言而不可復者,君不言也。人 主身行方正,使人有禮,遇人有理;行發于身,而為天 下法式者,人唯恐其不復行也。身行不正,使人暴虐, 遇人不信,行發于身,而為天下笑者,此不可復之行, 故明主不行也。故曰:『行而不可再者,君不行也』』。」 《亢倉子·君道篇》:「始生之者天地,養成之者人也。能養 天之所主而勿攖之,謂之天子。天子之動也,以全天 氣也。堯舜有為人主之勤,無為人主之欲,故天下各 得濟其欲;有為人主之位,無為人主之心,故天下各 得肆其心。」

《韓子主道》篇:「君無見其所欲,君見其所欲,臣自將雕 琢;君無見其意,君見其意,臣將自表異。故曰:去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