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0 (1700-1725).djvu/6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惡,臣乃見素;去舊去智,臣乃自備。故有智而不以慮, 使萬物知其處;有行而不以賢,觀臣下之所因;有勇 而不以怒,使群臣盡其武。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賢而 有功,去勇而有強,群臣守職,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 是謂習常。故曰:「寂乎其無位而處,漻乎莫得其所。明 君無為于上,群臣竦懼乎下。明君之道,使智者盡其 慮,而君因以斷事,故君不窮于智;賢者敕其材,君因 而任之,故君不窮于能。有功則君有其賢,有過則臣 任其罪,故君不窮于名。是故不賢而為賢者師,不智 而為智者正。臣有其勞,君有其成功」,此之謂《賢主之 經》也。

《荀子君道》篇:「有亂君無亂國,有治人無治法。羿之法 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猶存,而夏不世王。故法 不能獨立,類不能自行。得其人則存,失其人則亡。法 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

為人主者,莫不欲強而惡弱,欲安而惡危,欲榮而惡 辱,是禹桀之所同也。要此三欲,辟此三惡,果何道?而 便曰「在慎取相」,道莫徑是矣。故知而不仁,不可;仁而 不知,不可;既知且仁,是人主之寶也。

《韓詩外傳》:道者何也?曰:君子所道也。君者何也?曰:群 也。為天下萬物而除其害者,謂之君。王者何也?曰:「往 也。天下往之謂之王。曰:善養生者,故人尊之;善辯治 人者,故人安之;善設顯人者,故人親之;善粉飾人者, 故人樂之。四統者具,天下往之,四統無一,而天下去 之。往之謂之王,去之謂之亡。故曰道存則國存,道亡」 則國亡。

《春秋繁露》:「君人者,國之元。發言動作,萬物之樞機。樞 機之發,榮辱之端也。失之毫釐,駟不及追。故為人君 者,謹本詳始,敬小慎微,志如死灰,形如委衣,安精養 神,寂寞無為,體形無見影,揜聲無出響。虛心下士,觀 來察往,謀於眾賢,考求眾人。得其心,遍其情,察其好 惡,以參忠佞。考其往行,驗之於今,計其畜積,受於先」 賢,釋其讎怨,視其所爭,差其黨族,所依為臬,據位治 人,用何為名?累日積久,何功不成?可以內參外,可以 小占大,必知其寔,是謂開闔。君人者,國之本也。夫為 國,其化莫大于崇本,則君化若神。不崇本,則君無以 兼人。無以兼人,雖峻刑重誅,而民不從。是所謂驅國 而棄之者也。患孰甚焉?何謂本?曰:「天地人,萬物之本 也。天生之,地養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養之以 衣食,人成之以禮樂,三者相為手足,合以成體,不可 一無也。」

《淮南子主術訓》:「人主之術,處無為之事,而不行不言 之教,清靜而不動,一度而不搖,因循而任下,責成而 不勞。是故心知規而師傅諭導,口能言而行人稱辭, 足能行而相者先導,耳能聽而執正進諫。是故慮無 失策,謀無過事。言為文章,行為儀表於天下。進退應 時,動靜循理,不為醜美好憎,不為賞罰喜怒。名各自 名,類各自類,事猶自然,莫出於己。」

「君人者不下廟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識 物,因人以知人」也。故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 之所為,則無不成也。

「人主之聽治也,清明而不闇,虛心而弱志」,是故群臣 輻輳並進,無愚智賢不肖,莫不盡其能。于是乃始陳 其禮建以為基,是乘眾勢以為車,御眾智以為馬,雖 幽野險塗,則無由惑矣。人主深居隱處以避燥溼,閨 門重襲以避姦賊,內不知閭里之情,外不知山澤之 形,帷幕之外,目不能見十里之前,耳不能聞百步之 「外,天下之物無不通者,其灌輸之者大,而斟酌之者 眾也。是故不出戶而知天下,不窺牖而知天道。」乘眾 人之智則天下之不足有也;專用其心則獨身不能 保也。

《汜論訓》國之所以存者,道德也;家之所以亡者,理塞 也。國之亡也,雖大不足恃;道之行也,雖小不可輕。由 此觀之,存在得道而不在于大也,亡在失道而不在 於小也。《詩》云:「乃眷西顧,此惟與宅。」言去殷而遷于周 也。故亂國之君,務廣其地而不務仁義,務高其位而 不務道德。是釋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

《抱朴子君道篇》:「《抱朴子》曰:『君人者,必修諸己以先四 海,去偏黨以平王道,遺私情以摽至公,擬宇宙以籠 萬殊。真偽既明於物外矣,而兼之以自見;聽受既聰 於接來矣,而加之以自聞。儀決水以進善,釣絕絃以 黜惡。招德塞違,庸親昵賢。使規盡其圓,矩竭其方,繩 肆其直,斤效其斷。器無量表之任,才無失授之用。考』」 名責實,屢省勤恤。樹訓典以示民極,審褒貶以彰勸 沮,明檢齊以杜僣濫,詳枉直以違悔吝。其與之也,無 叛理之幸,其奪之也,有百氏之揜。匠之以六藝,軏之 以忠信,蒞之以慈和,齊之以理刑。揚仄陋以伸沈抑, 激清流以澄臧否。使物無詭道,事無非分。立朝牧民 者,不得侵官越局;推轂即戎者,莫敢憚危顧命,悅近 以懷遠,修文以招攜,阜百姓之財粟,闡進德之廣塗, 杜機偽之繁務,則明罰敕法,哀矜折獄;淳化治則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