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0 (1700-1725).djvu/7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彖》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 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𢘆,而天地萬物之情 可見矣。

程傳聖人以常久之道,行之有常,而天下化之,以成美俗。「觀其所𢘆」,謂觀日月之久照,四時之久成。聖人之道所以能常久之理,觀此則天地萬物之情理可見矣。天地常久之道,天下常久之理,非知道者,孰能識之!

《明夷卦》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眾,用晦而明。

程傳明所以照,君子無所不照,然用明之過則傷于察,太察則盡事而無含弘之度,故君子觀「明入地中」之象于莅眾也,不極其明察而用晦,然後能容物和眾,眾親而安,是「用晦」乃所以為明也。若自任其明,無所不察,則己不勝其忿疾,而無寬厚含容之德,人情睽疑而不安,失莅眾之道,適所以為不明也。古之聖人,設前旒屏樹者,不容明之,盡乎隱也。

《井卦》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

本義「木上有水」,津潤上行,井之象也。「勞民」者以君養民,「勸相」者使民相養,皆取井養之氣。

《兌卦》

《彖》曰:「兌」,說也。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 應乎人。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說 之大,民勸矣哉。

程傳「說而能貞」,是以「上順天理,下應人心」,「說」,道之至正至善者也。若夫違道以干百姓之譽者,苟說之道,非君子之道。君子之說于民,如天地之施,感于其心而說服無斁,故以之先民,則民心說隨而忘其勞,率之以犯難,則民心說服于義而不恤其死。

《節卦》

《彖》曰:「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

程傳「天地有節故能成」,「四時無節」則失序也。聖人立制度以為節,故能不傷財害民,人欲之無窮也。苟非節以制度,則侈肆至於傷財害民矣。

《象》曰: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程傳澤之容水有限,過則盈溢,是有節,故為「節」也。君子觀節之象,以制立數度,凡物之大小、輕重、高下、文質,皆有數度,所以為節也。數,多寡。度,法制。議,德行者,存諸中為德,發于外為行。人之德行,當義則中節。議,謂商度求中節也。

《繫辭下》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 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 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繫于 包桑』。」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 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 以語,則民不應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 傷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恆,凶』。」

《說卦傳》

《離》也者,明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蓋取諸 此也。

書經

《虞書大禹謨》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曰:「后克 艱厥后,臣克艱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

大全陳氏大猷曰:「君臣克艱」,乃政化之本原,忽其艱則玩,畏其艱則沮,徒以為艱而不克盡其艱,則畏而沮,與忽而玩者均耳,故禹不徒曰艱,而必曰「克」也。

帝曰:「俞允。若茲嘉言,罔攸伏,野無遺賢,萬邦咸寧,稽 于眾,舍己從人,不虐無告,不廢困窮。惟帝時克。」

大全西山真氏曰:知為君之難易,真知其難而能盡其道者難。故曰「允若茲,惟帝時克。」

《益》曰:「都,帝德廣運,乃聖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 有四海,為天下君。」

大全西山真氏曰:「廣運而與天德,故能受天之命。」益之勉舜,全在「廣運」二字。

禹曰:「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益曰:「吁!戒哉!儆戒無虞, 罔失法度,罔遊于逸,罔淫于樂。任賢勿貳,去邪勿疑, 疑謀勿成,百志惟熙。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罔咈百 姓以從己之欲。無怠無荒,四夷來王。」

大全陳氏大猷曰:多事之際,常情皆知儆戒,無事之時,明主猶或玩弛,儆戒則強立而清明,玩弛則頹放而昏塞。

帝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蔡傳古之聖人將以天下與人,未嘗不以其治之之法,并而傳之。後之人君,其可不深思而敬守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