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0 (1700-1725).djvu/9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綱紀其內,設方伯、州

牧、卒正、連帥、屬長以綱紀其外,尊卑有序,若身之使 臂,臂之使指,莫不率從。此為政之體也。何謂治事有 要?夫人智有分而力有涯,以一人之智力,兼天下之 眾務,欲物物而知之,日亦不給矣。是故尊者治眾,卑 者治寡。治眾者事不得不約,治寡者事不得不詳。約 則舉其大,詳則盡其細,此自然之勢也。《益稷》曰:「元首 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言君明則能擇臣,臣良則 能治事也。又曰:「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言 君親細務,則臣不盡力,而事廢壞也。《立政》曰:「文王罔 攸兼于庶言,庶獄庶慎,惟有司之牧夫是訓。用違。庶 獄庶慎,文王罔敢知于茲」,言文王擇有司而任之,其 餘皆不足知也。《康誥》曰:「庸庸祗祗,威威顯民」,言文王 用其可用,祗其可祗,刑其可刑,專明此道以示民也。 是故王者之職,在於量材任人,賞功罰罪而已。苟能 謹擇公卿牧伯而屬任之,「則其餘不待擇而精矣。謹 察公、卿、牧伯之賢愚善惡而進退誅賞之,則其餘不 待進退誅賞而治矣。然則王者所擇之人不為多,所 察之事不為煩,此治事之要也。」臣竊見陛下日出視 朝,繼以經席,將及日中,乃還宮禁。入宮之後,竊聞亦 不自閑省閱天下奏事群臣章疏,逮至昏夜,又御灼 火,研味經「史,博覽群書,雖中宗、高宗之不敢荒寧,文 王日昃不暇食,臣以為不能及也。然自踐祚以來,孜 孜求治,於今三年,而功業未著者,殆未得其體要故 也。」祖宗創業垂統,為後世法,內則設中書、樞密院、御 史臺、三司、審官、審刑等在京諸司,外則設轉運使、知 州、知縣等眾官,以相統御,上下有敘,此所謂綱紀者 也。今陛下好使大臣奪小臣之事,小臣侵大臣之職, 是以大臣解體,不肯竭忠,小臣諉上,不肯盡力,此百 官所以弛廢,而萬事所以隳頹者也。而陛下方用為 致治之本,此臣之所大惑也。臣微賤,不得盡知朝廷 之事,且以耳目所接,近日數事,臣所知者言之,其餘 陛下可以類求也。昔漢文帝問陳平:天下一歲決獄 及錢穀出入幾何?平曰:「陛下即問決獄責廷尉,問錢 穀責治粟內史。」必也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此乃宰 相事也。若平者,可謂能知治體矣。今之兩府,皆古宰 相之任也。中書主文,樞密主武。若乃百官之長非其 人,刑賞大政失其宜,此兩府之責也。至於錢穀之不 充,條例之不當,此三司之事也。陛下苟能精選曉知 錢穀、憂公忘私之人,以為三司使、副、判官、諸路轉運 使,各使久其任,以盡其能,有功則進,無功則退,名不 能亂實,偽不能亂真,安民勿擾,使之自富,處之有道, 用之有節,何患財利之不豐哉!今乃使兩府大臣悉 取三司條例,別置一局,聚文士數人,與之謀議改更 「制置,三司皆不與聞。臣恐所改更者未必勝於其舊, 而徒紛亂祖宗成法。考古則不合,適今則非宜,吏緣 為奸,農桑失業,數年之後,府庫耗竭於上,百姓愁困 於下,眾心離駭,將不復振矣。且兩府於天下之事無 所不總,若百官之職皆使兩府治之,則在上者不勝 其勞,而在下者為無所用矣。又,監牧使主養馬,四園 苑主課利,今乃使監牧使不屬群牧司,四園苑不屬 三司、提舉司,則在下者各得專權自恣,而在上者為 無所用矣。陛下方欲納天下於大治,而使百官在上 者不委其下,在下者不稟其上,能為治乎?若此之類 者,竊恐未得其體也。凡天下之事,在一縣者當委知 縣,在一州者當委知州,在一路者當委之轉運使,在 邊鄙者當委之將帥,然後事乃可集。」何則?久在其位, 識其人情,知其物宜,賞罰之權,足以休戚所部之人, 使之信服故也。今朝廷每有一事,不委之將帥、監司、 守宰,使之自為方略,責以成效,而施其刑賞。常好別 遣使者,銜命奔走,旁午於道,所至徒有煩擾之弊,而 於事「未必有益,不若勿遣之為愈也。」夫事之利害,吏 之能否,皆非使者所能素知,臨事詢采於人,所詢者 或遇公明忠信之人,猶僅能得其一二,或遇私闇奸 險之人,是非為之倒置矣。此二者交集於前,而使者 不能猝辨也,是以往往害事而少能為益,非將帥、監 司、守宰皆賢,而使者皆愚也。累歲之講求,「與一朝之 議論,積久之采察與目前之毀譽,精粗祥略,其勢不 同故也。其有居官累歲而不知利害,臨人積久而不 知能否,或雖知利害而不能變更,雖知能否而不能 黜陟,此乃愚昧私曲之人,朝廷當察而去之,更擇賢 者以代其位,不當數遣使者擾亂其間,使不得行其 職業也。」又庸人之情,苟策非己出,則媢疾沮壞,惟恐 其成。官吏若是者十常五六,借使使者所規畫,曲盡 其宜,在彼之日,當其職之人已怏怏不悅,不肯同心 以助其謀,協力以成其事,曰:「朝廷自遣專使治之,我 何敢與知?」及返命之日,彼必敗之於後,曰:「使者既謀 而授我」,我今竭力而成之,功悉歸於首謀之人,我何 有哉?此所以謂不若毋遣使者,而屬任當職之人為 愈也。夫使者所以通遠邇之情,固不可無。今之轉運 使,即古使者之任,苟得人而委之,賢於蹔遣使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