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1 (1700-1725).djvu/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敬天部雜錄

《詩說》:《十月之交》,幽王之時。天變見於上,地變動於下, 而奸臣亂政於外,嬖妾敗德於內,大夫憂危亡之將 至,故作是詩,賦也。

《春秋繁露》:「天執其道,為萬物主;君執其常,為一國主。 天不可以不剛,王不可以不堅。天不剛則列星亂其 行,王不堅則邪臣亂其官,星亂則亡其天,臣亂則亡 其君。故為天者務剛其氣,為君者務堅其政。」

「天,有和有德,有平有威」,有相受之意,有為政之理,不 可不審也。春者,天之和也。夏者天之德也。秋者天之 平也。冬者天之威也。天之序必先和然後發德,必先 平然後發威。此可以見不和不可以發慶賞之德,不 平不可以發刑罰之威,又可以見德生於和,威生於 平也。不和無德,不平無威,天之道也。起者以此見之 矣。「我雖有所愉而喜,必先和心以求其當,然後發慶 賞以立其德;雖有所忿而怒,必先平心以求其政,然 後發刑罰以立其威。能常若是者,謂之天德;行天德 者,謂之聖人。」

《潛夫論述赦》篇:「王者至貴,與天通精,心有所想,意有 所慮,未發聲色,天為變移,或若休咎庶徵。月之從星, 此乃宜有是事,故見瑞異,或戒人主,若忽不察,是乃 己所感致,而反以為天意欲然也。」

嘉祥之臻,則念得人之祐感;逢天之怒,則思《桑林》之 引咎。

《枝山》:前聞《洪範》內「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居」一節,蔡 氏俱以天言,不知「陰騭下民」,乃天之事,「相協厥居」,乃 人君之事。天之陰騭下民者何?風雨霜雪均調四時, 五穀結實,立烝民之命,此天之陰騭也。君之相協厥 居者何?敷五教以教民,明五刑以弼教,保護和洽,使 強不得陵弱,眾不得暴寡,而各安其居也。

《信古餘論》:「《詩》云:『求福不回』。未聞回厥德而能獲福者。 此豈可妄希天祐,惟當專意反躬自責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