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1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己之所有餘,而強其「所不足。」蓋聰明疏通者,戒于太

察;寡聞少見者,戒于壅蔽;勇猛剛強者,戒于太暴;仁 愛溫良者,戒于無斷;湛靜安舒者,戒于後時;廣心浩 大者,戒于遺忘。必審己之所當戒,而齊之以義,然後 中和之化應,而巧偽之徒,不敢比周而望進。唯陛下 戒所以崇聖德。

《後漢書明帝本紀》:中元二年「二月戊戌,即皇帝位。夏 四月丙辰,詔曰:『予小子奉承聖業,夙夜震畏,不敢荒 寧。先帝受命中興,德侔帝王,協和萬邦,假於上下,懷 柔百神,惠於鰥寡。朕承大運,繼體守文,不知稼穡之 艱難,懼有廢失。聖恩遺戒,顧重天下,以元元為首,公 卿百僚,將何以輔朕不逮』?」

明帝遵奉《建武制度》,無敢違者。後宮之家不得封侯 與政。

《魏書任城王澄傳》:「肅宗沖幼,朝野不安,侍中崔光等 奏澄為尚書令。詔曰:『今後內外之事,嘗經先朝者,不 得重聞』。澄奏曰:臣聞堯懸諫諍之鼓,舜置誹謗之木, 皆所以廣耳目於芻蕘,達四聰於天下。伏惟太祖開 基,化隆自遠,累聖相承,於今九帝。重光疊照,污隆必 同,與奪隨時,道無恆體。思過如渴,言重千金,故稱無」 諱之朝,邁蹤三五。高祖沖年纂曆,文明協統,變官易 律,未為違典。及慈聖臨朝,母儀㝢縣,爰發慈令,垂心 滯獄,深枉者仰日月於九泉,微屈者希曲照於盆下。 今乃格以先朝,限以一例,斯誠奉遵之本心,實乖元 元之至望,在于謙挹,有乖舊典。謹尋抱枉求直,或經 累朝,毫釐之差,正之宜速。謬若千里,「駟馬弗追。故禮 有損益,事有可否,父有諍子,君有諫臣,琴瑟不調,理 宜改作。是以防川之論,小決則通,鄉校之言,擁則敗 國。矧伊陳屈,而可抑以先朝。且先朝屈者,非故屈之, 或有司愛憎,或執事濁僻,空文致法,以誤視聽。如此 冤塞,彌在可哀。僭之與濫,寧失不經。乞收今旨,還依 前詔。」詔曰:「省奏,深體《毗贊》之情,三皇異軌,五代殊風, 一時之制,何必詮改。必謂虛文設旨,理在可申者,何 容不同來執。可依往制。」

《唐書李絳傳》:「『絳拜監察御史,元和二年,授翰林學士, 俄知制誥。帝嘗稱:太宗、元宗之盛,朕不佞,欲庶幾二 祖之道德風烈,無愧諡號,不為宗廟羞,何行而至此 乎』?絳曰:『陛下誠能正身勵己,尊道德,遠邪佞,進忠直。 與大臣言,敬而信,無使小人參焉;與賢者遊,親而禮, 無使不肖與焉。去官無益于治者,則材能出;斥宮女 之希御者,則怨曠銷;將帥擇,士卒勇矣;官師公,吏治 輯矣。法令行而下不違,教化篤而俗必遷。如是,可與 祖宗合德,號稱中興。夫何遠之有?言之不行,無益也; 行之不至,無益也』。」帝曰:「美哉斯言!朕將書諸紳。」 令狐綯傳綯入翰林為學士,他夜,召與論人間疾苦, 帝出《金鏡書》曰:「太宗所著也,卿為我舉其」要。綯擿語 曰:「至治未嘗任不肖,至亂未嘗任賢,任賢享天下之 福,任不肖罹天下之禍。」帝曰:「善。朕讀此常,三復乃已。」 綯再拜曰:「陛下必欲興王業,舍此孰先?《詩》曰:『惟其有 之,是以似之』。」

《遵堯錄》:太宗初即位,謂宰相曰:「朕嗣守基業,邊防專 大,萬機至重,當悉依先朝舊規,無得改易。」

咸平元年,張齊賢、李沆入相,帝諭之曰:「國家之事,務 在公共審謹而後行之,則無失矣。況先帝所行之事, 各著規程,但與卿等遵守而已。」

明道中,宰相欲除親舊二人為正言、司諫,帝謂:「祖宗 法制,臺諫官須自宸選,今不可壞弛祖宗法度,臺諫 自大臣除,則大臣過失無敢言者。」執政等恐懼稱死 罪,流汗浹背,再拜下陛。

《五朝名臣言行錄》:「韓琦雖在外,然其心常係社稷,至 身老而心益篤,雖病不忘國家。或有時聞更祖宗一 法度、壞朝廷一紀綱,則泣血終日不食。」

唐介,治平元年召為侍御史中丞,英宗面諭曰:「卿在 先朝有直聲,今出自朕選,非由左右言也。」公言:先帝 在位四十餘年,天下安樂,惟仁治而已。願恢聖度,廣 恩德,則為善繼,四海蒙福矣。

《宋史孫甫傳》:「甫授祕閣校理,是歲詔三館臣僚言事, 甫進十二事,按祖宗故實,校當世之治有所不逮者, 論述以為諷諫,名《三聖政範》。」

《孫傅傳》:傅靖康元年召為給事中,進兵部尚書,上章 乞復祖宗法度。欽宗問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豐法 惠國,崇觀法惠奸。」時謂名言。

《山堂肆考》:孝宗謂講官曰:「進講《三朝寶訓》,幾時終篇 朕樂聞祖宗謨訓,雖日盡一卷,亦未為多。」

《宋史鄭清之傳》:「清之拜少師,封越國公,進讀《仁皇訓 典》,謂仁祖之仁厚,發為英明,故能修明紀綱而無寬 弛不振之患。孝宗之英明,本於仁厚,故能涵養士氣 而無矯勵峭刻之習。蓋仁厚、英明,二者相須,此仁祖、 孝宗所以為盛也。」帝褒諭之。

《元史英宗本紀》:至治三年五月,帝御大安閣,見太祖、 世祖遺衣,皆以縑素木綿為之,重加補綴,嗟歎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