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1 (1700-1725).djvu/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政,一切不施焉,「去其不仁而所施者無非仁,則有以得民之心,而民之歸之,不啻如水就下,獸走壙矣。苟為不然,反其好惡之常,民心所欲者則不之施,而所施者皆其所不欲者也,如此則失民之心矣。既失民心,民是以視其欲之所在而趨就之,則是吾為之敺之也。」 嗚呼!有天下國家者尚鑒諸此,其無為人敺民哉。

《孟子》曰:「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

臣按:天生民而立君以牧之,是君為民而立也。君無民則無以為國,而君又安能以一人之身而自為哉?此人君所以貴乎得民也。所謂得民者非謂得其土地生齒也,得其心也。得其土地生齒而不得其心,猶不得也。

晁錯言于漢文帝曰:「夫寒之于衣不待輕煖,飢之于 食不待甘旨,飢寒至身不顧廉恥,人情一日不再食 則飢,終歲不製衣則寒。夫腹飢不得食,膚寒不得衣, 雖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 然也,故務民于農桑、薄賦斂、廣儲蓄,以實倉廩、備水 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臣按:君之所以為君也,以有民也,無民則無君矣。君有民不知所以恤之,使其寒不得衣、飢不得食,凶年饑歲無以養其父母、育其妻子,而又從而厚征重斂,不時以苦之,非道以虐之,則民怨懟而生背畔之心,不為君有矣。民不為君有,君何所憑藉以為君哉?古之明主所以孜孜焉務民于農桑、薄稅斂、廣儲蓄以實倉廩,備水旱,使天下之民無間豐凶,皆得飽食煖衣,以仰事俯育,則常有其民而君位安,國祚長矣。

和帝時,魯恭上疏曰:「萬民者天之所生,天愛其所生, 猶父母愛其子,一物有不得其所者,則天氣為之舛 錯,況于人乎!故愛民者必有天報。」

臣按:魯恭謂「愛民者必有天報,則害民者必有天殃」 可知矣。

唐太宗時,馬周上疏曰:「三代及漢歷年多者八百,少 者不減四百,良以恩結人心,人不能忘故也。自是以 降,多者六十年,少者纔二十餘年,皆無恩于人,本根 不固故也。臣觀自古百姓愁怨,國未有不亡者。人主 當修之于可修之時,不可悔之于既失之後。」

臣按:唐三百年天下,太宗貞觀之世極盛之時也,馬周猶欲其修于可修之時而無悔于既失之後,況君非太宗而時不及貞觀,乃坐視百姓愁怨而略不一動心,可乎?

陳子昂曰:「天下有危機,禍福因之而生,百姓是也。百 姓安則樂其生,不安則輕其死,輕其死則天下亂矣。」

臣按:子昂此言警切痛至,人主之于百姓,要必使之皆樂其生而重其死,則禍亂無從作矣。然則所以使之樂生重死者其道何由?曰:「圓顱方趾之民莫不愛其身體氣力也,莫不愛其父母妻子也,莫不愛其田廬貲產也。上之人不以興作疲其筋力,不以刑法殘其體膚,不以征役散其父母妻子,不以誅求耗其田」 廬貲產,則凡民之所愛皆為其所有。民不幸而死,猶不忍舍去,況舍去而死哉!為人上者,誠能省刑罰,薄稅斂,不窮兵以黷武,不營作以勞人,則民咸有樂生之願而無輕死之心,禍亂不作而君位永安,國祚無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