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1 (1700-1725).djvu/3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天下之意。天下之民以為養生報死,皆出於此,吾未 有以易之,而遂絕其教,欲納之於正而傷其心,欲去 其邪僻而絕其不忍之意,故民之從之也甚難。聞之 曰:「川竭而谷虛,丘夷而淵實。」作乎此者,必有以動乎 彼也。夫天下之民,非有所悅乎佛老之道,而悅乎養 生報死之術,今能使之得其所以悅之之實,而去其 所以悅之之名,則天下何病而不從?蓋先王之教民, 養生有方而報死有禮,凡國之賞罰黜陟,各當其實, 貧富貴賤皆出於其人之所當然,力田而多收,畏法 而無罪,行立而名聲發,德成而爵祿至,天下之人皆 知其所以獲福之因,故無惑于鬼神,而其祭祀之禮, 所以仁其「祖宗而慰其子孫之意者,非有鹵莽不詳 之意也,故孝子慈孫有所歸心,而無事於佛老。」臣愚 以為嚴賞罰,敕官吏,明好惡,慎取予,不赦有罪,使佛 老之福,不得苟且而惑其生;因天下之爵秩,建宗廟, 嚴祭祀,立尸祝,有以大塞人子之意,使佛老之報,不 得乘隙而制其死。蓋漢唐之際嘗有行此者矣,「而佛 老之說未去;嘗有去者矣,而賞罰不詳,祭祀不謹。是 以其道牢固而不可去,既去而復反其舊。今者國家 幸而欲減損其徒,日朘月削,將至於亡。然臣愚,恐天 下尚猶有不忍之心。天下有不忍之心,則其勢不可 以久去。故臣欲奪之而有以予之,正之而有以柔之, 使天下無憾於見奪而日安其新」,此聖人所以變天 下之術歟。

民政策四

臣聞管子治齊,始變周法,使兵民異處,制國為二十 一鄉,其工商之鄉六,而士鄉十五。制鄙以為五屬,立 五大夫,使各治一屬之政。國中之士為兵,鄙野之民 為農,農不知戰而士不知稼,各治其事而食其力。兵 以衛農,農以資兵。發兵征行,暴露戰𩰚而農夫不知 其勤;深耕疾耨,霑體塗足,而兵卒不知其勞。當是之 時,桓公南征伐楚,濟汝,踰方城,望汶山;北伐山戎、刜 零支,斬孤竹;西攘白狄;逾太行,渡辟耳之溪;九合諸 侯,築夷儀,城楚丘,徜徉四方,國無罷弊之民,而天下 諸侯往來應接之不暇。及秦孝公欲并海內,商鞅為 之倡謀,使秦人莫不執兵以事戰伐,而不得反顧而 為農。陰誘六國之民,使專力以耕關「中之田,而無戰 攻守禦之役,二者更相為用,而天下卒以不抗。何者? 我能累累出兵不息而彼不能應,我能外戰而內不 乏食,而彼必不戰而後食可足。」此二者,管仲、商鞅之 深謀也。自管仲死,其遺謀舊策,後世無復能用,而獨 其分兵與民之法,遂至于今不廢。何者?其事誠有以 便天下也。今夫使農夫竭力以闢天下之地,醵其所 得,以衣食天下之武士,而免其死亡戰𩰚之患,此人 之情,誰不可者?然當今天下之事,與管仲、商鞅之時 則已大異矣。古者霸王在上,倉廩豐實,百姓富足,地 利已盡而民未困乏,當此之時,謂之人有餘。今天下 之田,疾耕不能遍,而蓬蒿藜莠,寔盡其利,人不得以 為食,而禽獸之所蕃息。當是之時,謂之地有餘。古之 聖人,人有餘則務在於使人,是以天下之人,雖其甚 蕃,而舉無廢功;地有餘則務在於闢地,是以天下之 地,雖其甚寬,而舉無遺力。今也海內之田病於有餘, 而上之人務在於使人,不已過哉!臣觀京師之兵,不 下數十百萬,沿邊大郡不下數萬人;天下「郡縣,千人 為輩,而江淮漕運之卒,不可勝計,此亦已侈于使人 矣。且夫人不足而使人之制,不為少減,是謂逆天而 違人。昔齊桓之世,人力可謂有餘矣,而十五鄉之士, 不過三萬,車不過八百乘。何者?懼不能久也。方今天 下之地,所當厚兵之處,不過京師與西邊、北邊之郡 耳。昔者太祖、太宗既平天下,四方遠國或數千里」,以 為遠人險詖,未可以盡知其情也,故使關中之士往 而屯焉,以鎮服其亂心。及天下既安,四海一家,而因 循久遠,遂莫之變。夫天下之兵,莫如各居其鄉,安其 水土,而習其險易,而特病其不知戰。故今世之患,患 在不教鄉兵,而專任屯戍之士為抗賊之備。且天下 治平,非沿邊之郡,則山林匹夫之盜,及其未集而誅 之,可以無事于大兵。苟其有大盜,則其為變故,亦非 戍兵數百千人之所能制。若其要塞之地,不可無備 之處,乃當厚其土兵以代之耳。聞之,古者良將之用 兵,不求其多而求其樂戰。今之為兵之人,夫豈皆樂 乎為兵哉!或者饑饉困躓,不能以自存,而或者「年少 無賴,既入而不能以自脫,蓋其間嘗有思歸者矣。故 臣欲罷其思歸之士,以減屯戍之兵,雖使去者大半。」 臣以為處者猶可以足于事也。蓋古者有餘則使之 以寬,而不足則使之以約,苟必待其有餘,而後能辦 天下之事,則無為貴智矣。

民政策五

臣聞「近代以來,天下之變備矣。世之君子隨其破敗 而為之立法,補苴缺漏,疏剔棼穢,其為法亦已盡矣, 而後世之弊常不為之少息。其法既立而旋亡,其民 暫享其利而不能久,因循維持,至於今世,承百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