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1 (1700-1725).djvu/5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心所欲,天必從之。」上曰:「天果從之,豈有他處水潦之 患?亦是為善未至,不能格天也。自今朕與卿等更當 勉之。」

《泳化類編》:宣德五年春,宣宗已具寬恤令,乃敕六部、 都察院行之。敕云:「朕恭膺天命,嗣承祖宗洪業,夙夜 孜孜,保民圖治。每食則思人之飢,衣則思人之寒,心 存民瘼,未嘗忘之。今春已和,特頒寬恤之令,其速行 之。」

《大政紀》:「宣德五年三月庚戌,上御左順門,召少師等 官蹇義、楊士奇、楊榮等,以御製《耕夫記》示之。上曰:『朕 昨謁陵還,道昌平東郊,見耕夫在田,召而問之,知人 事艱難,吏治得失,因錄其語成篇,今以示卿,卿亦當 體念不忘也』。」

七年七月,上以御製《織婦詞》一篇示群臣,上曰:「朕非 好為詞章。昔真西山有言:『農桑衣食之本,為君者,當 詔儒臣以農夫織婦耕蠶勤勞之狀作為詩歌,使人 頌于前,又繪以圖,揭于宮掖,布于戚里,使皆知民事 之艱,衣食之所自,朕所以賦此也』。」

天順五年六月,輔臣李賢與會昌侯孫繼宗、尚書王 翱、馬昂請于上曰:「今天下人民艱難,況又兵起,宜寬 恤以蘇民困。」上有難色,不得已而允之。太監牛玉亦 聞下情如此,力贊行之。于是開寫十數條,最苦于民 者,悉皆停止。

名山藏《典謨記》:「成化二十三年五月乙卯,遣廷臣齎 香帛分禱天下山川以祈雨。丙辰,敕諭文武群臣曰: 『上天示戒,旱久田枯,民庶驚遑,朕甚愍之。寬恤刑獄, 遍禱神祗。雨尚未也,冤未伸歟?用未節歟?困未蘇歟? 抑爾百官罔上而厲下歟?朕已節減用度,疏放宮人, 爾等各體朕心,痛自修省,紓朕憂憫元元之意』。 弘治」二年二月,以災異問輔臣消彌之道。截湖廣歲 漕米,遣戶部郎中江漢、王宏分賑四川饑,更發銀二 萬,為飢民具耕種。

七月,命四川鎮巡官查勘成都府衛「去歲賑恤後,今 府庫餘積幾何?收成幾何?猶有被災者量免稅糧,流 移復業者,免雜役三歲。」

《永陵編年史》:「嘉靖五年冬十月,御史張珩、丘養浩言 定國公祚冒請土田,奪民世業,戶部請覈之。帝命悉 以歸民,其勿覈。」

《大政紀》:「嘉靖六年春正月,諭求利民事宜。時災異疊 見,大學士楊一清疏請寬恤,以宣修省之澤。帝曰:『朕 思民間疾苦情狀不一,一時所見或有未盡,匹夫匹 婦容有不被其澤者。其令諸司四品以上及六科十 三道官,各將利民事宜條疏具聞,以備采酌施行。所 言務切,政事合民情,忠誠明晰,足以消弭災變,副朕』」 敬天恤民之意。

《名山藏典謨記》。嘉靖三十一年二月上諭禮部。「春半 土燥。布種恐難。其命文武大臣為農借雨。各宮廟以 青衣角帶行禮。」

勤民部雜錄

《禮記坊記》:「子云:『君子不盡利以遺民。《詩》云:『彼有遺秉, 此有不斂,穧伊寡婦之利。故君子仕則不稼,田則不 漁,食時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詩》云:『采葑采 菲,無以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以此坊民,民猶忘 義而爭利,以亡其身。

《管子權修》篇:「凡牧民者,使士無邪行,女無淫事。士無 邪行,教也;女無淫事,訓也;教訓成俗,而刑罰省數也。 凡牧民者,欲民之正也。欲民之正,則微邪不可不禁 也。微邪者,大邪之所生也。微邪不禁,而求大邪之無 傷國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禮也。欲民之有 禮,則小禮不可不謹也。小禮不謹於國,而求百姓之」 行大禮,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義也,欲民之 有義,則小義不可不行。小義不行于國,而求百姓之 行大義,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廉也,欲民之 有廉,則小廉不可不修也。小廉不修于國,而求百姓 之行大廉,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恥也。欲民 之有恥,則小恥不可不飾也。小恥不「飾于國,而求百 姓之行大恥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修小禮,行 小義,飾小廉,謹小恥,禁微邪,此厲民之道也。民之修 小禮,行小義,飾小廉,謹小恥,禁微邪,治之本也。」 《呂氏春秋順民》篇:「先王先順民心,故功名成。夫以德 得民心,以立大功名者,上世多有之矣。失民心而立 功名者,未之曾有也。得民」心有道,萬乘之國,百戶之 邑,民無有不說,取民之所說而民取矣。民之所說豈 眾哉,此取民之要也。

《愛類篇》:仁也者,仁乎其類者也。故仁人之於民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