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1 (1700-1725).djvu/6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有公子無忌,削地復得;趙任藺相如,秦兵不敢出;鄢 陵任唐雎,國獨特立。楚有申包胥,而昭王反位;齊有 田單,襄王得國。由此觀之,國無賢佐俊士,而能以成 功立名、安危繼絕者,未嘗有也。故國不務大而務得 民心,佐不務多而務得賢俊。得民心者民往之,有賢 佐者士歸之。文王請除炮烙之刑而殷民從,湯去張 網者之三面而夏民從,越王不隳舊冢而吳人服,以 其所為之順于民心也。故聲同則處異而相應,德合 則未見而相親。賢者「立于本朝,則天下之豪相率而 趨之矣。」何以知其然也?曰:「管仲,桓公之賊也。鮑叔以 為賢于己而進之為相,七十言而說,乃聽,遂使桓公 除報讎之心而委國政焉。桓公垂拱無事而朝諸侯, 鮑叔之力也。」管仲之所以能北走桓公,無自危之心 者,同聲于鮑叔也。紂殺王子比干,箕子被髮而佯狂。 陳靈公殺泄冶,而鄧元去陳。自是之後,殷兼于周,陳 亡于楚,以其殺比干、泄冶而失箕子與鄧元也。燕昭 王得郭隗,而鄒衍、樂毅以齊、趙至,蘇子、屈景以周、楚 至,于是舉兵而攻齊,棲閔王于莒。燕校地計眾,非與 齊均也,然所以能信意至于此者,由得士也。故無常 安之國,無恆治之民,得賢者則安昌,失之「者則危亡, 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鏡所以照形也,往古所 以知今也。」夫知惡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務襲跡干 其所以安昌,則未有異乎卻走而求逮前人也。太公 知之,故舉微子之後而封比干之墓。夫聖人之于死, 尚如是其厚也,況當世而生存者乎?則其弗失可識 矣。

周威公問于甯子曰:「取士有道乎?」對曰:「有。窮者達之, 亡者存之,廢者起之,四方之士則四面而至矣。窮者 不達,亡者不存,廢者不起,四方之士則四面而畔矣。 夫城固不能自守,兵利不能自保,得士而失之,必有 其間。夫士存則君尊,士亡則君卑。」周威公曰:「士壹至 如此乎?」對曰:「君不聞夫楚乎?王有士曰:『楚傒胥丘負 客,王將殺之,出亡之晉,晉人用之,是為城濮之戰。又 有士曰苖賁皇,王將殺之,出亡走晉,晉人用之,是為 鄢陵之戰。又有士曰上解于,王將殺之,出亡走晉,晉 人用之,是為兩堂之戰。又有士曰伍子胥,王殺其父 兄,出亡走吳,闔廬用之,于是興師而襲郢』。」故楚之大 得罪于梁、鄭、宋、衛之君,猶未遽至于此也。此四得罪 于其士,三暴其民《骨一》亡其國。由是觀之,士存則國 存,士亡則國亡。子胥怒而亡之,申包胥怒而存之,士 胡可無貴乎?

哀公問于孔子曰:「人何若而可取也?」孔子對曰:「毋取 拑者,無取健者,毋取口銳者。」哀公曰:「何謂也?」孔子曰: 「拑者大給,利不可盡用;健者必欲兼,人不可以為法 也。口銳者,多誕而寡信,恐後不驗也。夫弓矢和調,而 後求其中焉;馬慤愿順,然後求其良材焉;人必忠信 重厚,然後求其知能焉。今人有不忠信重厚,而多知 能。如此人者,譬猶豺狼與,不可以身近也。是故先其 仁信之誠者,然後親之。于是有知能者,然後任之。故 曰親仁而使能。夫取人之術也,觀其言而察其行。夫 言者,所以抒其胸而發其情者也。能行之士,必能言 之。是故先觀其言而揆其行。夫以言揆其行,雖有奸 軌之人,無以逃其情矣。」哀公曰:「善。」

王符潛夫論

《思賢》

國之所以存者治也,其所以亡者亂也。人君莫不好 治而惡亂,樂存而畏亡。然常觀上記,近古已來,亡代 有三,穢國不數。夫何哉?察其敗,皆由君常好其所亂 而亡其所治,憎其所以存,而愛其所以亡。是雖相去 百世,縣年一紀,限隔九州,殊俗千里,然其已徵敗跡, 若重規襲矩,稽節合符。故曰:「雖有堯舜之美,必考於」 《周頌》;雖有桀紂之惡,必譏於版蕩。《殷鑒》不遠,在夏后 之世。夫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與亡國同行者,不 可存也。豈虛言哉?何以知人且病也?以其不嗜食也。 何以知國之將亂也?以其不嗜賢也。是故病家之廚, 非無嘉饌也,乃其人弗之能食,故遂於死也;亂國之 官,非無賢人也,其君弗之能任,故遂於亡也。夫生飰 秔粱,旨酒甘醪,所以養生也,而病人惡之,以為不若 菽麥糟糠欲清者,此其將死之候也。尊賢任能,信忠 納諫,所以為安也,而闇君惡之,以為不若奸佞闒茸 讒諛者,此其將亡之徵也。老子曰:「夫唯病病,是以不 病。」《易》稱「其亡,其亡繫於苞桑。」是故養壽之士,先病服 藥;養世之君,先亂任「賢,是以身常安而國脈永也。上 醫醫國,其次下醫醫疾。」夫人治國,故治身之象。疾者 身之病,亂者國之病也。身之病待醫而愈,國之亂待 賢而治。治身有黃帝之術,治世有孔子之經。然病不 愈而亂不治者,唯鍼石之法誤而《五經》之言誣也。乃 因之者非其人。苟非其人,則規不圓而矩不方,繩不 直而「準不平,鑽鐩不得火,鼓石不下金,金馬不可以 追速,土舟不可以涉水也。凡此八者,天之張道,有形 見物,苟非其人,猶尚無功,則又況乎懷道術以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