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1 (1700-1725).djvu/7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人所共稱也,而《孟子》則曰:「此父子責善之過爾,非不孝也。」 仲子之廉,亦人所共稱也,而《孟子》則責其避兄離母之罪曰:「此烏能廉哉?」 是是非非之大旨,固若黑白之了然,而其似是而非,似非而是者,則常人之所易惑也。不有聖賢原情于疑似之中,考實于曖昧之際,烏能適其當乎?自人君言之,必如齊威王之烹阿封、即墨,然後為能察是非之實。不然,則未有不以毀譽而亂真者。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臣按:巧言令色之人以虛偽勝,故鮮仁,剛毅木訥之人以質實勝,故近仁。仁者本心之全,德必致知、必力行然後能造乎其地,豈剛果樸鈍所能遽得哉?然誠而不偽、質而不華,則其本心未失于仁為不遠矣,故曰「近仁。」 若好其言、善其色、致飾于外求以悅人,則其偽而不誠、華而不實,去本心也遠矣,其能為仁者幾希。兩章之言,實相表裏。由後世觀之,安劉氏者乃木彊敦厚之周勃,而令色諛言如董賢者,卒以禍漢室焉。勃未得為仁人也,而忠誠徇國,惟一無二,其質近乎仁矣。惜其不學,故止于是焉。若賢,則不仁之尤者也。然樸忠之言難合,而巧佞之士易親,故不仁者往往得志于世。治亂存亡,常必由此。嗚呼!人主其亦謹所擇哉。

子曰:「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臣按:《易之大傳》曰:「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詘」 ,此因言觀人之法也,為人君者尤當知之。蓋人之將為惡也,必有愧于中,故其辭慚,見理不明中心眩惑,故其辭枝。枝謂支離而多端也。端良易直之人言不苟發,故簡而寡,狂妄躁急之人言常輕發,故《繁而多》;誣毀善良,中懷羞惡,故其辭「游揚」 而不確;操守不堅,奪于利害,故其辭困屈而易窮。有諸中必形諸外,不可揜也,故不知言則無以知人。雖然,緘默不言者有似乎寡,敷陳無隱者亦近乎多,聽言者苟不察焉,則懷姦者得吉士之名,盡忠者入躁人之日,豈不誤哉!惟人君于此,知吉人之辭簡而當理,非緘默不言之謂;躁人之辭繁而悖理,非敷陳無隱之謂。于近似之中,察其甚不同,然後為真知言者矣。《大傳》之言與此章同出于孔子,故併論焉。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臣按:君子之心與物為公,故「周而不比」 ,小人之心惟己是私,故「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臣按:君子所好者善故「懷德」 ,小人所志者利故「懷土」 ,君子所畏者法故「懷刑」 ,小人所徇者利,故「懷惠。」 懷者常存于心之謂。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臣按:君子安于義理,故常坦然有自得之意,小人役于物欲,故常戚然懷不足之憂。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臣按:君子之心好善,故惟恐人之不為善惡則沮而敗之,成人之善則不成人之惡矣,成人之惡則不成人之善矣。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臣按:君子之于人,以可否相濟,故「和」 而不同,小人之于人,以朋比相親,故「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 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 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臣按:君子之心平恕故易事,其情正大故難說。惟其平恕故使人各取其所長,小人之心刻劾故難事,其情偏私故易說,惟其刻劾故用人必責其全備。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臣按:君子循理故安舒而不矜肆,小人逞欲故矜肆而不安舒。泰者心廣而體胖,驕者意盈而氣盛。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臣按:君子以窮理為事,故日進乎高明,小人以徇欲為事,故日究于汙下。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臣按:君子自責而不責人,故求諸己,小人責人而不自責,故「求諸人。」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 可小知也。」

臣按:君子所存者大,故不可以小事測知而可以當大事。小人局于狹小,其長易見,故不可任大而可以小知。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臣按:義者天理之公,利者人欲之私,君子之心惟知有義,故于義見得分明,小人之心惟知有利,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