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2 (1700-1725).djvu/1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不悖,賞罰不差,有不蔽之術,故無壅遏之患。亂主則 不然,法令不得至于民疏遠鬲閉而不得聞,如此者, 壅遏之道也。故《明法》曰:「令出而留,謂之壅。」

人主之治國也,莫不有法令。賞罰具,故其法令明而 賞罰之所立者當,則主尊顯而姦不生;其法令逆而 賞罰之所立者不當,則群臣立私而壅塞之,朋黨而 劫殺之。故《明法》曰:「滅塞。」侵壅之所生,從法之不立也。 明主之道,立民所欲以求其功,故為爵祿以勸之;立 民所惡以禁其邪,故為刑罰以畏之。故案其功而行 賞,案其罪而行罰。如此,則群臣之舉無功者不敢進 也;毀無罪者不能退也。故《明法》曰:「譽者不能進,而誹 者不能退也。」

文子

《精誠》

《老子》曰:「懸法設賞,而不能移風易俗者,誠心不抱也。 故聽其音則知其風,觀其樂則知其俗,見其俗則知 其化。夫抱真效誠者,感動天地,神踰方外,令行禁止, 誠通其道而達其意,雖無一言,天下萬民、禽獸鬼神 與之變化。故太上神化,其次使不得為非,其下賞賢 而罰暴。」

荀子

《君子篇》

聖王在上,分義行乎下,則士大夫無流淫之行,百吏 官人無怠慢之事,眾庶百姓無姦怪之俗,無盜賊之 罪,莫敢犯大上之禁。天下曉然皆知夫盜竊之人不 可以為富也,皆知夫賊害之人不可以為壽也,皆知 夫犯上之禁不可以為安也。由其道則人得其所好 焉,不由其道則必遇其所惡焉。是故刑罰綦省而威 行如流,治世曉然皆知。夫為姦則雖隱竄逃亡之由, 不足以免也,故莫不服罪而請。《書》曰:「凡人自得罪」,此 之謂也。故刑當罪則威,不當罪則侮;爵當賢則貴,不 當賢則賤。古者刑不過罪,爵不踰德,故殺其父而臣 其子,殺其兄而臣其弟。刑罰不怒罪,爵賞不踰德,分 然各以其誠通,是以為善者勸,為不善者沮,刑罰綦 省而威行如流;政令致明而化易如神。《傳》曰:「一人有 慶,兆民賴之。」此之謂也。亂世則不然,刑罰怒罪,爵賞 踰德,以族論罪,以世舉賢。故一人有罪而三族皆夷, 德雖如舜,不免刑均,是以族論罪也。先祖當賢,後子 孫必顯,行雖如桀紂,列從必尊,此以世舉賢也。以族 論罪,以世舉賢,雖欲無亂,得乎哉?《詩》曰:「百川沸騰,山 冢崒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懲?」此 之謂也。

商子

《賞刑》

聖人之為國也,一賞、一刑、一教。一賞則兵無敵,一刑 則令行,一教則下聽上。夫明賞不費,明刑不戮,明教 不變,而民知于民務,國無異國。明賞之猶至于無賞 也,明刑之猶至于無刑也,明教之猶至于無教也。所 謂一賞者,利祿官爵博出于兵,無有異施也。夫固愚 知、貴賤、勇怯、賢不肖,皆盡其胸臆之知,竭其股肱之 「力,出死而為上用也,天下豪傑賢良從之如流水。」夫 故兵敵而令行于天下,萬乘之國不敢蘇其兵中原, 千乘之國不敢捍城。萬乘之國若有蘇其兵中原者, 戰將復其軍。千乘之國若有以捍城者,攻將凌其城。 戰必覆人之軍,攻必凌人之城。盡城而有之,盡賓而 致之,雖厚慶賞,何費匱之有矣?昔湯封于贊茅,文王 封于岐周,方百里。湯與桀戰於鳴條之野,武王與紂 戰於牧野之中,大破九軍,奕為列。諸侯士卒坐陳者, 里有書社車休息不乘。縱馬華山之陽,縱牛於農澤, 縱之老而不收。此湯武之賞也。故曰:贊茅岐周之粟, 以賞天下之人,不人得一勝;以其錢賞天下之人,不 人得一錢。故曰:「百里之居而封侯。」其臣大其舊,自士 卒坐陳者,里有書社,賞之所加,寬于牛馬者,何也?善 因天下之貨,以賞天下之臣,故曰:「明賞不費。」湯武既 破桀紂,海內無害,天下大定,築五庫,藏五兵,偃武事, 行文教,倒載戟戈搢笏,作為樂,以申其德。當此時也, 賞祿不行,而民整齊。故曰:「明賞之,猶至于無賞也。」所 謂一刑無等級,自卿相將軍以至大夫庶人,有不從 王令,犯國禁,亂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敗于 後,不見損刑;有善于前,有過于後,不為虧法;忠臣孝 子有過,必以其數斷;守法守職之吏,有不行正法者, 罪死不赦,刑及三族。《周官》之人,知而謂之上者,自免 于罪,無貴賤尸襲其官長之官爵田祿。故曰重刑。連 其罪則民不敢試。民不敢試,故無刑也。夫先王之禁 刺殺,斷人之足,黥人之面,非求傷民也,以禁姦止過 也,故禁姦。姦止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則民不敢試, 故國無刑民。國無刑民,故曰「明刑不戮。」晉文公將欲 明刑以親百姓,于是合諸侯大夫于侍千宮。《顛頡》後 至,請其罪。君曰:「用事焉。」吏遂斷顛頡之脊以殉。晉國 之士稽焉,皆懼,曰:「顛頡之有寵也,斷以殉,況我乎!」舉 兵伐曹五鹿,及反鄭之埤,東徵之畝,勝荊人于城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