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2 (1700-1725).djvu/1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以處勢,故令行禁止。柄者,殺生之制也;勢者,勝眾之 資也。廢置無度則權瀆,賞罰下共則威分。是以明主 不懷愛而聽,不留說而計。故聽言不參則權分乎姦, 智力不用則君窮乎臣。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 「也鬼。」天則不非,鬼則不困。勢行教嚴,逆而不違,毀譽 一行而不議。故賞賢罰暴,舉善之至者也;賞暴罰賢, 舉惡之至者也。是故賞同罰異,賞莫如厚,使民利之; 譽莫如美,使民榮之;誅莫如重,使民畏之;毀莫如惡, 使民恥之。然後一行其法禁,誅于私家,不害公罪,賞 罰必知之,知之道盡矣。

韓詩外傳

《論刑賞》

王者之論德也,不尊無功,不官無德,不誅無罪,朝無 幸位,民無幸生。故上賢使能而等級不踰,折暴禁悍 而刑罰不過,百姓曉然皆知夫為善于家,取賞于朝 也;為不善于幽而蒙刑于顯。夫是之謂定論,是王者 之德。《詩》曰:「明昭有周,式序在位。」

淮南子

《氾論訓》

古之善賞者,費少而勸眾;善罰者,刑省而奸禁;善予 者,用約而為德;善取者,入多而無怨。趙襄子圍於晉 陽,罷圍而賞有功者五人。高赫為賞首。左右曰:「晉陽 之難,赫無大功,今為賞首,何也?」襄子曰:「晉陽之圍,寡 人社稷危,國家殆,群臣無有不驕侮之心,唯赫不失 君臣之禮。故賞一人,而天下為忠之臣者,莫不願忠」 於其君,此賞少而勸善者眾也。齊威王設大鼎於庭 中,而數無鹽令,曰:「子之譽日聞吾耳,察子之事,田野 蕪,倉廩虛,囹圄實,子以奸事我者也。」乃烹之。齊以三 十二歲,道路不拾遺,此刑省奸禁者也。秦穆公出遊 而車敗右服失馬,野人得之,穆公追而及之岐山之 陽,野人方屠而食之,穆公曰:「夫食駿馬之肉而不還 飲酒者傷人。吾恐其傷汝等。」遍飲而去之。處一年,與 晉惠公為韓之戰,晉師圍穆公之車梁,由靡扣穆公 之驂,獲之。食馬肉者三百餘人,皆出死。為穆公戰於 車下,遂克晉,擄惠公以歸。此用約而為德者也。齊桓 公將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載,有 輕罪者贖以金分;訟「而不勝者,出一束箭」,百姓皆說, 乃矯箭為矢,鑄金而為刃,以伐不義而征無道,遂霸 天下,此入多而無怨者也。故聖人因民之所喜而勸 善,因民之所惡而禁奸,故賞一人而天下譽之,罰一 人而天下畏之,故至賞不費,至刑不濫。孔子誅少正 卯而魯國之邪塞,子產誅鄧析而鄭國之奸禁,以近 諭遠,以小知大也。故聖人「守約而治廣」者,此之謂也。

劉向說苑

《政理》

誅賞者,所以別賢不肖,而列有功與無功也。故誅賞 不可以繆,誅賞繆則善惡亂矣。夫有功而不賞,則善 不勸;有過而不誅則惡不懼。善不勸而能以行化乎 天下者,未嘗聞也。《書》曰:「畢協賞罰。」此之謂也。

荀悅申鑒

《政體》

賞罰,政之柄也。明賞必罰,審信慎令,賞以勸善,罰以 懲惡。人主不妄賞,非徒愛其財也,賞妄行則善不勸 矣。不妄罰,非徒慎其刑也,罰妄行則惡不懲矣。賞不 勸謂之止善,罰不懲謂之縱惡。在上者能不止下為 善,不縱下為惡,則國治矣。是謂「統法。」

徐幹中論

《賞罰》

政之大綱有二。二者何也?賞罰之謂也。人君明乎賞 罰之道,則治不難矣。夫賞罰者,不在乎必重,而在于 必行。必行則雖不重而民戒,不行則雖重而民怠。故 先王務賞罰之必行。《書》曰:「爾無不信,朕不食言;爾不 從誓言,予則孥戮汝,罔有攸赦。」天生蒸民,其性一也; 刻肌虧體,所同惡也;被文垂藻,所同好也。此二者常 存,而民不治其身,有由然也。當賞者不賞,當罰者不 罰。夫當賞者不賞,則為善者失其本望而疑其所行; 當罰者不罰,則為惡者輕其國法而怙其所守。苟如 是也,雖日用斧鉞於市而民不去惡矣,日錫爵祿於 朝而民不興善矣。是以聖人不敢以親戚之恩而廢 刑罰,不敢以怨讎之忿而廢慶賞。夫何故哉?將以有 救也。故《司馬法》曰:「賞罰不踰時。」欲使民速見善惡之 報也。踰時且猶不可,而況廢之者乎?賞罰不可以疏, 亦不可以數;數則所及者多,疏則所漏者多。賞罰不 可以重,亦不可以輕。賞輕則民不勸,罰輕則民亡懼, 賞重則民僥倖,罰重則民無聊。故先王明庶以德之, 思中以平之,而不失其節。故《書》曰:「罔非在中,察辭于 差。」夫賞罰之於萬民,猶轡策之於駟馬也。轡策不調, 非徒遲速之分也,至于覆車而摧轅;賞罰之不明也, 則非徒治亂之分也,至于滅國而喪身。可不慎乎!可 不慎乎!故《詩》云:「執轡如組,兩驂如舞。」言善御之可以 為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