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2 (1700-1725).djvu/10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服章紊亂,君子在野,小人「在朝」,將難以守四海之業。 若善人在位,紀綱大定,賞罰必中,百官稱職,天下自 雍熙也。

《賞以春夏賦》以天子行賞欽順時令為韻
宋·歐陽修

「賞出于國,時行在天,紀勳庸而有序,順《春夏》以昭宣。 無忘爾勞,法蠢生而布惠;用嘉乃績,因長養以旌賢。」 原夫執政者君,為民之紀。懼賞罰之一失,則恩威之 兩弛。受焉不以其私,賜之非為其喜。蓋夫欲固其國 者,必謹國之常;能奉乎天者,是謂天之子。將出令以 無僣,必順時而合軌。顯庸制爵,爰占星鳥之中;茂德 建官,當俟薰風之始。且夫春居東以首歲,夏司南而 執衡,在氣為燠,于時主生。東動也,事以之起;南任也, 物以之成。我所以推本萬物之理,欽象四時之行。政 刑由是以有度,寒暑于焉而不爭;頒以土田,順木行 而養育;昭其服物,助火德之光明。故曰天之大端在 陰陽,君之大柄在刑賞。操其柄以歸己,求其端而取 象。法太簇贊陽之月,行慶有常;體林鍾種物之時,勸 功無爽。誠以賞當則民協,澤流而德深。但慮過時之 失,敢懷虛受之心。故《月令》有布德之文,前規具在;《景 風》為賜爵之候,往牒攸欽。嗚呼!王者畏天以臨民,天 道在人而可信。事與時合,則為和而為福;時與事逆, 則有菑而有饉。在乎察動靜以為本;布仁恩而克慎。 亦猶獮田主殺,非仲秋而不行;議獄斷刑,須大冬而 乃順。故能光昭國體,欽奉邦彝。用豈有于踰德,舉無 聞于拂時。且異夫賜以鞶纓,示假人而取誚;贈其袞 冕,譏錫命以非宜。大哉!君之舉者必書,上之出者為 令。苟違時而不度,懼招尤而失正。故《左氏》載聲子之 言,以戒後王之立政。

《刑賞忠厚之至論》
蘇軾

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之際,何其愛民之深,憂民之切, 而待天下以君子長者之道也?有一善,從而賞之,又 從而詠歌嗟嘆之,所以樂其始而勉其終;有一不善, 從而罰之,又從而哀矜懲創之,所以棄其舊而開其 新。故其吁俞之聲,歡休慘戚,見於虞、夏、商、周之書。成、 康既沒,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猶命其臣呂侯而告 之以祥刑。其言憂而不傷,戚而不怒,慈愛而能斷,惻 然有哀憐無辜之心,故孔子猶有取焉。《傳》曰:「賞疑從 與,所以廣恩也;罰疑從去,所以慎刑也。」當堯之時,皋 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 畏皋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四岳曰:「鯀可用, 堯曰『不可鯀』。」方命圯族,既而曰「試之」,何堯之不聽皋 陶之殺人,而從四岳之用鯀也?然則聖人之意,蓋亦 可見矣。《書》曰:「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 不經。」嗚呼,盡之矣。可以賞,可以無賞。賞之過乎仁;可 以罰,可以無罰。罰之過乎義,過乎仁,不失為君子;過 乎義,則流而入於忍人。故仁可過也,義不可過也。古 者賞不以爵祿,刑不「以刀鋸。」賞以爵祿,是賞之道行 於爵祿之所加,而不行於爵祿之所不加也;刑以刀 鋸,是刑之威施於刀鋸之所及,而不施於刀鋸之所 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勝賞,而爵祿不足以勸 也,知天下之惡不勝刑,而刀鋸不足以裁也。是故疑 則舉而歸之於仁,以君子長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 相率而歸於君子長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詩》曰: 「君子如祉,亂庶遄已。君子如怒,亂庶遄沮。」夫君子之 已亂,豈有異術哉?時其喜怒而無失乎仁而已矣。《春 秋》之義,立法貴嚴,而責人貴寬,因其褒貶之義以制 賞罰,亦忠厚之至也。

《臣事策二》
蘇轍

臣聞仲尼之稱管仲曰:「奪伯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 齒無怨言。」又讀《蜀志》,其言諸葛孔明遷李平,殛廖立, 及孔明既死,而此二人皆哭泣有至死者。臣每讀其 書至此,未嘗不嗟歎古人之不可及,而竊愍今世之 不能也。夫為天下國家,惟剛者能守其法,而公者能 以剛服天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天下者,天子之天下也。賞罰之柄,予奪之事,其出于 天子,本無敢言者。惟其不公,故有一人焉,受戮而去, 雖其當罪,而亦勃然有不服之心。而上之人雖其甚 公于此,而亦畏其不服,而不敢顯然明斥其罪。故夫 天下之不公,足以敗天下之至剛;而天下之不剛,亦 足以破天下之至公。二者相與並行,「然後可以深服 天下之眾。」臣嘗竊悲唐季五代之亂,外有執兵強忿 之臣,威蓋天下,而以其力內脅天子,天子不敢輒忤 其意,意有所不悅,則其上下不能自保。當此之時,人 主務為安身之政,不敢以其剛心而守其公事,此其 勢不得不然耳。方今海內治安,外無諸侯之虞,而內 無執政之患。然臣竊觀之,于政令刑賞之際,尚若有 所畏而不敢自必者,此其故何也?夫朝廷之臣,無罪 而留,有罪而黜,此為臣之常也。故其有罪,以為當黜 則官必削,以為不當黜則無故而置之外地,尤為不 可也。今有罪而推之于外,反從而增其爵秩,是將以 為賞耶?為刑耶?是不可得而知也。蓋曰「姑以鎮撫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