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2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奚論先王之德,而叔向得免焉,學豈可已哉!

《君道》篇:「司城子罕相宋,謂宋君曰:『國家之危定,百姓 之治亂,在君行之賞罰也。賞當則賢人勸,罰得則姦 人止;賞罰不當則賢人不勸,姦人不止。姦邪比周,欺 上蔽主,以爭爵祿,不可不慎也。夫賞賜讓與者,人之 所好也,君自行之;刑罰殺戮者,人之所惡也,臣請當 之』。君曰:『善子主其惡,寡人行其善,吾知不為諸侯笑 矣』。」於是宋君行賞賜而與子罕刑罰。國人知刑戮之 威專在子罕也,大臣親也,百姓附之。居期年,子罕逐 其君而專其政。故曰:「無弱君而彊大夫。」

《晏子諫上篇》景公飲酒酲,三日而後發,晏子見曰:「君 病酒乎?」公曰:「然。」晏子曰:「古之飲酒也,足以通氣合好 而已矣。故男不群樂以妨事,女不群樂以妨功。男女 群樂者,周觴五獻,過之者誅。君身服之,故外無怨治, 內無亂行。今一日飲酒,而三日寢之,國治怨乎外,左 右亂乎內。以刑罰自防者,勸乎為非;以賞譽自勸者」, 惰乎為善,上離德行,民輕刑罰,失所以為國矣。願君 節之也。

景公信用讒佞,賞無功,罰不辜。晏子諫曰:「臣聞明君 望聖人而信其教,不聞聽讒佞以誅賞。今與左右相 悅,頌也,曰:『比死者勉為樂乎?吾安能為仁而愈黥民 耳矣。故內寵之妾,迫奪于國;外寵之臣,矯奪于鄙;執 法之吏,並荷百姓,民愁苦約病,而姦驅尤佚,隱情奄 惡,蔽諂其上。故雖有至聖大賢,豈能勝若讒哉?是以 忠臣之常有災傷也。臣聞古者之士,可與得之,不可 與失之;可與進之,不可與退之。臣請逃之矣』。」遂鞭馬 而出。公使韓子休追之,曰:「孤不仁,不能順教,以至此 極。夫子休國焉而往,寡人將從而後。」晏子遂鞭馬而 返。其僕曰:「嚮之去何速?今之返何又速?」晏子曰:「非子 之所知也,公之言至矣!」

《問上》篇景公伐斄勝之,問晏子曰:「吾欲賞于𣀗,何如?」 對曰:「臣聞之,以謀勝國者,益臣之祿;以民力勝國者, 益民之利。故上有羨獲,下有加利。君上享其名,臣下 利其實。故用智者不偷業,用力者不傷苦,此古之善 伐者也。」公曰:「善。」于是破𣀗之臣,東邑之卒,皆有加利, 是上獨擅名,利下流也。

《外篇》:景公謂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予管仲狐與糓, 其縣十七,著之于帛,申之以策,通之諸侯,以為其子 孫賞邑。寡人不足以辱而先君,今為夫子賞邑,通之 子孫。」晏子辭曰:「昔聖王論功而賞賢,賢者得之,不肖 者失之,御德修禮,無有荒怠。今事君而免于罪者,其 子孫奚宜與焉?若為齊國大夫者,必有賞邑,則齊君 何以共其社稷,與諸侯幣帛?嬰請辭」,遂不受。

《子華子北宮子仕篇》:晏子治阿三年,毀聞于朝,公不 悅,召而將免焉。晏子辭曰:「臣知過矣,請復之。」三年而 舉國善之,謠言四達,公當致其所賞。晏子辭焉。公曰: 「何謂也?」晏子對曰:「昔者臣之所治,君之所當取也,而 更得罪焉;今者臣之所治,君之所當誅也,而更得賞 焉,非臣之情,臣不願也。」

《孔叢子論書》篇:孔子見齊景公、梁丘據自外而至,公 曰:「何遲?」對曰:「陳氏戮其小臣,臣有辭,為是故遲。」公笑 而目孔子曰:「『《周書》所謂『明德慎法』,陳子明德也。罰人 而有辭,非不慎矣』。孔子答曰:『昔康叔封衛,統三監之 地,命為孟侯。周公以成王之命作《康誥》焉。稱述文王 之德,以成敕誡之文。其《書》曰:『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 德慎罰。克明德者,能顯用有德,舉而任之也。慎罰者, 并心而慮之,眾平然後行之,致刑錯也。此言其所任 不失德,所罰不失罪,不謂己德之明也。公曰:「寡人不 有過言,則安得聞吾子之教也?」

《國語》:吳人之入楚,楚昭王奔鄖。鄖公之弟懷將殺王, 鄖公辛止之,懷曰:「平王殺吾父,在國在外則讎也。見 讎弗殺,非人也。」鄖公曰:「夫事君者,不為外內行,不為 豐約舉,苟君之尊卑一也。且夫自敵以下則有讎,非 是不讎。下虐上為殺,上虐下為討,而況君乎?君而討 臣,何讎之為?若皆讎君,則何上下之有乎?吾先人以 善事君,成名於諸侯,自鬥伯比以來,未之失也。今爾 以是殃之不可懷」不聽,曰:「吾思吾父,不能顧矣。」鄖公 以王奔隨,王歸而賞及鄖。懷子西諫曰:「君有二臣,或 可賞也,或可戮也。君王均之,群臣懼矣。」王曰:「夫子期 之二子邪?吾知之矣。或禮于君,或禮于父,均之不亦 可乎?」

《韓子內儲說篇》:越王句踐見怒蛙而式之。御者曰:「何 為式?」王曰:「蛙有氣如此,可無為式乎?」士人聞之曰:「蛙 有氣,王猶為式,況士人之有勇者乎?」是歲,人有自剄 死,以其頭獻者,故曰:「王將復吳而試其教。燔臺而鼓 之,使民赴火者,賞在火也;臨江而鼓之,使人赴水者, 賞在水也;臨戰而使人絕頭刳腹而無顧心者,賞在」 兵也。又況據法而進賢,其助甚此矣。

越王問于大夫文種曰:「吾欲伐吳,可乎?」對曰:「可矣。吾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試焚宮室,人莫 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者死,比死敵之賞;救火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