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2 (1700-1725).djvu/1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誅不行之所致也。今「欲興至治,致太平,宜除贖罪之 法。相守選舉不以實,及有臧者,輒行其誅,亡但免官, 則爭盡力為善,貴孝弟,賤賈人,進真賢,舉實廉,而天 下治矣。」孔子匹夫之人耳,以樂道正身不解之故,四 海之內,天下之君,微孔子之言,無所折中。況乎以漢 地之廣,陛下之德,處南面之尊,秉萬乘之權,因天地 之助,「其於變世易俗,調和陰陽,陶冶萬物,化正天下, 易於決流抑隊。」自成康以來,幾且千歲,欲為治者甚 眾,然而太平不復興者,何也?以其舍法度而任私意, 奢侈行而仁義廢也。陛下誠深念高祖之苦,醇法太 宗之治,正己以先下,選賢以自輔,開進忠正,致誅姦 臣,遠放諂佞,放出園陵之女,罷倡樂,絕鄭「聲,去甲乙 之帳,退偽薄之物,修節儉之化,驅天下之民,皆歸于 農。如此不解,則三王可侔,五帝可及。唯陛下留意省 察,天下幸甚!」

《崇厚論》
朱穆

夫俗之薄也,有自來矣。故仲尼嘆曰:「大道之行也,而 丘不與焉。」蓋傷之也。夫道者,以天下為一,在彼猶在 己也。故行違于道則愧生于心,非畏義也;事違于理, 則負結于意,非憚禮也。故率性而行謂之道,得其天 性謂之德。德性失然後貴仁義。是以仁義起而道德 遷,禮法興而淳樸散。故道德以仁義為薄,淳樸以禮 法為賊也。夫中世之所敦,已為上世之所薄,況又薄 於此乎?故夫天不崇大則覆幬不廣,地不深厚則載 物不博,人不敦龐則道數不遠。昔仲尼不失舊于原 壤,楚嚴不忍章於絕纓。由此觀之,聖賢之德敦矣。老 氏之經曰:「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 華,故去彼取此。」夫時有薄而厚施,行有失而惠用。故 覆人之過者,敦之道也;救人之失者,厚之行也。往者 馬援深昭此道,可以為德,誡其兄子曰:「吾欲汝曹聞 人之過,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得言。」斯言要 矣。遠則聖賢履之上世,近則邴吉、張子儒行之漢廷, 故能振英聲于百世,播不滅之遺風,不亦美哉!然而 世俗或異,風化不敦,而尚相誹謗,謂之「臧否。記短則 兼折其長,貶惡則并伐其善,悠悠者皆是,其可稱乎!」 凡此之類,豈徒乖為君子之道哉?將有危身累家之 禍焉。悲夫!行之者不知憂其然,故害興而莫之及也。 斯既然矣,又有異焉,人皆見之而不能自遷。何則?務 進者趨前而不能顧後,榮貴者矜己而不能待人,智 不接「愚,富不賑貧,貞士孤而不恤,賢者戹而不存。」故 田蚡以尊顯致安國之金,淳于以貴執引方進之言。 夫以韓、翟之操,為漢之名宰,然猶不能賑一貧賢,荐 一孤士,又況其下者乎?此禽息、史魚所以專名于前, 而莫繼于後者也。故時敦俗美,則小人守正,利不能 誘者也;時否俗薄,雖君子為邪,義不能止也。何則?先 進者既往而不返,後來者復習俗而追之,是以虛華 盛而忠信微,刻薄稠而純篤稀,斯蓋《谷風》有棄予之 嘆,《伐木》有鳥鳴之悲矣。嗟乎!世士誠躬師孔聖之崇 則,嘉楚嚴之美行,希李老之雅誨,思馬援之所尚,鄙 二宰之失度,美韓稜之抗正,貴邴張之弘裕,賤時俗 之誹謗,則道豐績盛,名顯身榮,載不刊之德,播不滅 之聲,「然後知薄者之不足,厚者之有餘也。彼與草木 俱朽,此與金石相傾,豈得同年而語,並日而談哉。」

《論宜敦禮讓表》
晉·庾峻

峻以御史中丞拜侍中,加諫議大夫。是時風俗趨競,禮教陵遲。峻上疏曰:

臣聞「黎庶之性,人眾而賢寡;設官分職,則官寡而賢 眾。為賢眾而多官,則妨化;以無官而棄賢,則廢道。是 故聖王之御世也,因人之性,或出或處,故有朝廷之 士,又有山林之士。朝廷之士,佐主成化,猶人之有股 肱心膂,共為一體也。山林之士,被褐懷玉,太上棲于 丘園,高節出於眾庶。其次輕爵服,遠恥辱以全志;最 下就列位,惟無功而能知止。彼其清劭足以抑貪汙, 退讓足以息鄙事,故在朝之士,聞其風而悅之,將受 爵者,皆恥躬之不逮。斯山林之士,避寵之臣,所以為 美也。」先王嘉之節雖離世而德合於主,行雖詭朝而 功同于政,故大者有玉帛之命,其次有几杖之禮,以 厚德載物,出處有地。既廊廟多賢才,而野人亦不失 為君子,此先王之弘也。秦塞斯路,利出一官,唯有處 士之名,而無爵列于朝者,商君謂之「六蝎」,韓非謂之 「五蠹。」時不知德,惟爵是聞,故閭閻以公乘侮其鄉人, 郎中以上爵傲其父兄。漢祖反之,大暢斯否。任蕭、曹 以天下,重四皓於南山,以張良之勳,而班在叔孫之 後。蓋公之賤,而曹相諮之以政。帝王貴德于上,俗亦 反本于下。故田叔等十人,漢廷臣無能出其右者,而 未嘗干祿于時。以釋之之貴,結王生之襪於朝,而其 名愈重。自非主臣尚德兼愛,孰能通天下之志,如此 其大者乎?夫不革百王之弊,徒務救世之政,文士競 智而務入,武夫恃力而爭先,官高矣而意未滿,功報 矣其「求不已。又國無隨才任官之制,俗無難進易退 之恥。位一高,雖無功而不見下,已負敗而後見用。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