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2 (1700-1725).djvu/13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因前而升,則處士之路塞矣。」又仕者黜陟無章,是以 普天之下,先競而後讓,舉世之士,有進而無退。大人 溺于動俗,報政撓于群言,衡石為之失平,清濁安可 復分?昔者先王患向之所以取天下者今「之為弊,是 故功成必改其物,業定必易其教。雖以爵祿,使下臣 無貪陵之行;雖以甲兵,定功主無窮武之悔也。」臣愚 以為古者大夫七十懸車,今自非元功國老、三司上 才,可聽七十致仕,則士無懷祿之嫌矣;其父母八十, 可聽終養,則孝莫大於事親矣。吏歷試無績,依古終 身不仕,則官無秕政矣。能小而不能大,可降還蒞小 則使人以器矣。人主進人以禮,退人以禮,人臣亦量 能受爵矣。其有孝如王陽,臨九折而去官;潔如貢禹, 冠一免而不著;及知止如王孫,知足如疏廣,雖去列 位而居東野。與人父言依於慈,與人子言依於孝。此 其出言合於國檢危行彰於本朝,去勢如脫屣,路人 為之隕涕;「辭寵如金石,庸夫為之興行。是故先王許 之,而聖人貴之。夫人之性陵上,猶水之趣下也,益而 不已必決,升而不已必困。」始于匹夫,行義不敦,終於 皇輿,為之敗績,固不可不慎也。下人并心進趣,上宜 以退讓去其甚者,退讓不可以刑罰使。莫若聽朝士 時時從志山林,往往間出,無使入者不能復出,往者 不能復反,然後「出處交泰,提衡而立,時靡有爭,天下 可得而化」矣。

《崇讓論》
劉寔

寔以世多進趣,廉遜道闕,乃著《崇讓論》以矯之。

古之聖王之化天下,所以貴讓者,欲以出賢才,息爭 競也。夫人情莫不欲己之賢也,故勸令讓賢,以自明 賢也,豈假讓不賢哉!故讓道興,賢能之人不求而自 出矣,至公之舉自立矣,百官之副亦豫具矣。一官缺, 擇眾官所讓最多者而用之,審之道也。在朝之士,相 讓於上,草廬之人咸皆化之,推賢讓能之風從此生 矣。為一國所讓,則一國士也;天下所共推,則天下士 也。推讓之風行,則賢與不肖灼然殊矣。孔子曰:「能以 禮讓為國,則不難也。」在朝之人,不務相讓久矣,天下 化之。自魏代以來,登進辟命之士及在職之吏,臨見 受敘,雖自辭不能,終莫肯讓有勝己者。夫推讓之風 息,爭競之心生。孔子曰:「上興讓則下不爭」,明讓不興, 下必爭也。推讓之道興,則賢能之人日見推舉;爭競 之心生,則賢能之人日見謗毀。夫爭者之欲自先,甚 惡能者之先不能無毀也。故孔墨不能免世之謗己, 況不及孔墨者乎?能否混雜,優劣不分,士無素定之 價,官職有缺,主選之吏不知所用,但案官次而舉之。 向令天下貴讓士必「由於見讓而後成名,名成而官 乃得用之。諸名行不立之人,在官無政績之稱,讓之 者必無矣,官無因得而用之也。所以見用不息者,由 讓道廢,因資用人之有失久矣。」昔齊王好聽竽聲,必 令三百人合吹而聽之,廩以數人之俸。南郭先生不 知吹竽者也,以三百人合吹,可以容其不知,固請為 王吹竽,虛食數人之俸。嗣王覺而改之,乃下令曰:「吾 之好聞竽聲,有甚於先王」,欲一一列而聽之,先生於 此逃矣。推賢之風不立,濫舉之法不改,則南郭先生 之徒盈於朝矣。夫讓道不興之弊,非徒賢人在下位 不得時進也,國之良臣荷重任者,亦將以漸受罪退 矣。何以知其然也?孔子以為顏氏之子不「貳過耳。」明 非聖人皆有過,寵貴之地,欲之者多矣。惡賢能者塞 其路,其過而毀之者亦多矣。夫謗毀之生,非徒空設, 必因人之微過而甚之者也。毀謗之言數聞,在上者 雖欲不納,不能不仗所聞而微察之也。無以其驗至 矣。得其驗,安得不理其罪?若知而縱之,主之威日衰, 令之不行,自此始矣。知之皆理之,受罪退者稍多,大 臣有不自固之心。夫賢才不進,貴臣日疏,此有國之 深憂也。《詩》曰:「受祿不讓,至于已斯亡。」不讓之人,憂亡 不暇,而望其益國朝,不亦難乎!竊以為改此俗甚易 耳。何以知之?夫一時在官之人,其中賢明者亦多矣, 豈皆不知讓賢為貴?直以其時皆不讓,習以成俗,故 遂不為耳。人臣初除,皆通表上聞,名之「謝章」,所由來 尚矣。原謝章之本意,欲進賢能,以謝國恩。昔舜以禹 為司空,禹拜稽首,讓于稷契及咎繇。使益為虞官,讓 于朱虎熊罷。使伯夷典三禮,讓于夔、龍。唐虞之時,眾 官初除,莫不皆讓也。謝章之義,蓋取于此。《書》記之者, 欲以永世作則。季世所用,不賢不能讓賢,虛謝「見用 之恩而已。相承不變,習俗之失也。夫敘用之官,得通 章表者,其讓賢推能乃通;其不能有所讓,徒費簡紙 者,皆絕不通。人臣初除,各思推賢能而讓之矣。讓之 文,付主者掌之,三司有缺,擇三司所讓最多者而用 之,此為一公缺,三公已豫選之矣。且主選之吏,不必 任公而選三公,不如令三公自共選一公為詳也。四 征缺,擇四征所讓最多者而用之,此為一征缺,四征 豫選之矣。必詳於停缺,而令主者選四征也。尚書缺, 擇尚書所讓最多者而用之,此為八尚書共選一尚 書。詳於臨缺,令主者選八尚書也。郡守缺,擇眾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