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2 (1700-1725).djvu/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蔡傳《弗瞑眩》,喻臣言之不苦口也。

「惟暨乃僚,罔不同心以匡乃辟,俾率先王,迪我高后, 以康兆民。嗚呼!欽予時命,其惟有終。」說復于王曰:「惟 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聖。后克聖,臣不命其承,疇敢 不祗若王之休命?」

蔡傳《木從繩》,喻后從諫,明諫之決不可不受也。然高宗當求受言於己,不必責進言於臣。君果從諫,臣雖不命,猶且承之,況命之如此,誰敢不敬順其休命乎?

周書無逸

周公曰:「嗚呼!我聞曰:古之人猶胥訓告,胥保惠,胥教 誨,民無或胥譸張為患。」

蔡傳言古人德業已盛,其臣猶且相與誡告保惠教誨之。教誨有規正成就之意,非特保惠而已也。惟其若是,是以視聽思慮無所蔽塞,好惡取予明而不悖,故當時之民無或敢誑誕為幻也。

管子

立政

「寢兵」之說勝,則險阻不守;《兼愛》之說勝,則士卒不戰; 《全生》之說勝,則廉恥不立;私議自貴之說勝,則上令 不行;群徒比周之說勝,則賢不肖不分;金玉貨財之 說勝,則爵服下流;觀樂玩好之說勝,則姦民在上位; 請謁任舉之說勝,則繩墨不正。諂諛飾過之說勝,則 巧佞者用。

宙合

「毋訪於佞言,毋用佞人也」,用佞人則私多行。「毋蓄於 諂言,毋聽諂,聽諂則欺上。毋育於凶言,毋使暴,使暴 則傷民。毋監於讒言,毋聽讒,聽讒則失士。」夫行私欺 上,傷民失士。此四者,用所以害君,義失正也。

法法

堂上遠於百里,堂下遠於千里,門廷遠於萬里。今步 者一日,百里之情通矣;堂上有事十日而君不聞,此 所謂「遠於百里」也;步者十日,千里之情通矣;堂下有 事一月而君不聞,此所謂「遠於千里」也。步者百日,萬 里之情通矣;門廷有事期年而君不聞,此所謂「遠於 萬里也。」

九守

「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 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 知也。輻輳並進,則明不塞矣。

《聽之術》曰:「勿望而距,勿望而許,許之則失守,距之則 閉塞。高山仰之不可極也,深淵度之不可測也。神明 之德,正靜其極也。」

桓公問

齊桓公問《管子》曰:「吾念有而勿失,得而勿忘,為之有 道乎?」對曰:「黃帝立明臺之議者,上觀於賢也。堯有衢 室之問者,下聽於人也。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 禹立諫鼓於朝,而備訊唉;湯有總街之庭,以觀人誹 也;武王有臺靈之復,而賢者進也。此古聖帝明王所 以有而勿失,得而勿忘者也。」

孔子家語

六本

孔子曰:「良藥苦口,而利於病,忠言逆耳,而利於行。湯 武以諤諤而昌,桀、紂以唯唯而亡。君無爭臣,父無爭 子,兄無爭弟,士無爭友,無其過者,未之有也。故曰:君 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 友得之。是以國無危亡之兆,家無悖亂之惡,父子兄 弟無失,而交友無絕也。」

孔子曰:「巧而好度必攻,勇而好問必勝,智而好謀必 成,以愚者反之。是以非其人,告之弗聽,非其地,樹之 弗生。得其人,如聚砂而雨之;非其人,如會聾而鼓之。」 夫處重擅龐,專事妒賢,愚者之情也;位高則危,任重 則崩,可立而待也。

文子

自然

夫天地不懷一物,陰陽不產一類,江海不讓,水潦以 成其大;山林不讓,枉橈以成其崇;聖人不辭其《負薪》 之言以廣其名。夫守一隅而遺萬方,取一物而棄其 餘,則所得者寡而所治者淺矣。

韓子

難言

「臣非非難言也。所以難言者,言順比滑澤,洋洋纚纚 然,則見以為華而不實;敦祇恭厚,鯁固慎完,則見以 為拙而不倫;多言繁稱,連類比物,則見以為虛而無 用;總微說約,徑省而不飾,則見以為劌而不辯;激意 親近,探知人情,則見以為譖而不讓;閎大廣博,妙遠 不測,則見以為夸而無用;纖計小談,以具數言,則見 以為陋;言而近世,辭不悖逆,則見以為貪生而諛上; 言而遠俗,詭躁人間,則見以為誕;捷敏辯給,繁於文 采,則見以為史;殊釋文學,以質信言,則見以為鄙;時 稱《詩》《書》,道法往古,則見以為誦。」此臣非之所以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