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2 (1700-1725).djvu/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

 第二百六十六卷目錄

 聽言部總論二

  丘濬大學衍義補廣陳言之路

  性理大全君道

  屠龍鴻苞明目達聰

 聽言部藝文一

  召公論弭謗         國語

  非有先生論       漢東方朔

  陳政要         後漢蔡邕

  求直言令          曹操

  廣詢令          魏文帝

  連珠            王粲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     梁任昉

  使四方士民陳政刑詔     沈約

  達聰明致理化策     唐白居易

  進善旌賦         李逢吉

  進善旌賦         竇從直

  諫鼓賦           王起

  禹拜昌言賦         楊迺

  木從繩賦         張聖之

  如石投水賦         劉闢

  如石投水賦        白敏中

  求直言詔         宋韓維

  為雨災許言時政闕失詔    王珪

  從諫如流賦        范仲淹

  五聲聽政賦         田錫

  為君難論下        歐陽修

  諫論            蘇洵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      蘇軾

  庶言同則繹         前人

  學問至芻蕘賦        陳襄

  論聽言疏         薛叔似

  折檻旌直臣賦        李綱

  乞差官看詳封事劄子     朱熹

  諫官阻塞言路疏     明李懋檜

 聽言部藝文二

  唐風采苓三章

  小雅鶴鳴二章

  小旻六章

  巧言六章

  巷伯七章

  青蠅三章

  周頌訪落一章

  敬之一章

  小毖一章

皇極典第二百六十六卷

聽言部總論二

丘濬大學衍義補

廣陳言之路

《書益稷》:帝曰:「來,禹!汝亦昌言。」

臣按:帝舜以皋陶既陳知人安民之謨,因呼禹使陳其善言,此可見聖人之心未嘗自聖,世雖已治而猶有願治之心,言雖畢陳而恆有渴聞之念,此帝世所以「君無失德、事無過舉而民無失所」 者歟。

「予違汝弼」,「汝無面從」,退有後言。

臣按:帝舜之德、有虞之治,萬世不可加焉者也。舜之所行豈有背於道者哉?而猶求臣下之弼正,尤恐其面前或相從順,而既退之後又復有言也。後世人主無帝舜萬分之一,己有過失,惟恐臣下之有言,一有面折廷諍者,斥責輒加之,寧受「人之面諛而不恤人之背言,此其過惡所以益彰而治效所以不古若歟。」

《中庸》: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 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孟子曰:「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 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

臣按:聖人之所以聖者,以其生稟聰明,能知人之所不能知,備有眾善,能有人之所不能有者也。帝舜不恃其知而好問察於眾人,舍己之善而樂取善於眾人,是蓋能以天下之知為知,眾人之善為善者也。惟其知眾人之知,是故其知愈大,有眾人之善是故其善愈備。知大而善備,此聖人所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