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2 (1700-1725).djvu/8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有德者得之。但使宋帝修德而已,不憂天下之不歸。」 壽皇所以聖德日新,基於此也。

壽皇欲除知閣,張說簽書樞密院,在朝諸公力爭,獨 石湖不答,或者皆疑之。忽一日,壽皇語及張說,石湖 奏云:「知閣如州郡典客,不應使典客,便與知閣、通判 同列,何以令眾庶見?」壽皇感悟,遂寢此除。《易》曰:「納約 自牖」,此之謂也。

《遼史太宗本紀》:會同八年九月壬寅,次赤山,宴從臣, 問軍國要務。對曰:「軍國之務,愛民為本,民富則兵足, 兵足則國強。」上以為然。

《輟耕錄》:太宗素嗜酒,晚年尤甚,日與大臣酣飲,耶律 文正王數言之,不聽。一日持酒槽之金口以進曰:「此 乃鐵耳,為酒所蝕,尚致如此,況人之五臟有不損耶。」 上說,賜以金帛,仍敕左右,日惟進酒三鍾而止。夫以 王之切諫不已,而上終納之,可謂君明臣良者矣。 《金史·世宗本紀》:大定二十一年三月乙未,上謂宰臣 曰:「朕觀自古人君,多進用讒諂,其間蒙蔽,為害非細, 若漢明帝,尚為此輩惑之。朕雖不及古之明君,然近 習讒言,未嘗入耳。至於宰輔之臣,亦未嘗偏用一人 私議也。」四月庚戌,上諭宰臣曰:「朕之言行,豈能無過? 常欲人直諫而無肯言者。使其言果善,朕從而行之, 又何難也!」

《烏古論元忠傳》:左丞張汝弼奏事,世宗惡其阿順,謂 左右曰:「卿等每事依違苟避,不肯盡言,高爵厚祿,何 以勝任?如烏古論元忠,為相剛直敢言,義不顧身,誠 可尚也。」

《元史粘合重山傳》:粘合重山,金源貴族也。國初為質 子,知金將亡,遂委質焉。太祖使為侍從官,數得侍宴 內廷,因諫曰:「臣聞天子以天下為憂,憂之未有不治, 忘憂未有能治者也。置酒為樂,此忘憂之術也。」帝深 嘉納之。

《英宗本紀》:延祐七年三月庚寅,帝即位。壬寅,御史臺 臣請降詔諭百司,以肅臺綱。帝曰:「卿等但守職盡言, 善則朕當服行,否亦不汝罪也。」

至治三年秋七月,御史臺請降旨開言路,帝曰:「言路 何嘗不開,但卿等選人未當爾。」

《張養浩傳》:「養浩拜禮部尚書,英宗即位,命參議中書 省事。會元夕帝欲於內庭張燈為鰲山,即上疏于左 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諫,其略曰:『世祖臨御三十 餘年,每值元夕,閭閻之間,燈火亦禁。況闕庭之嚴,宮 掖之邃,尤當戒慎。今燈山之搆,臣以為所翫者小,所 繫者大,所樂者淺,所患者深。伏願以崇儉慮遠為法』」, 以喜奢樂近為戒。帝大怒,既覽而喜曰:「非張希孟不 敢言。」即罷之,仍賜尚服金織幣一、帛一,以旌其直。 《通鑑》元英宗謂拜住曰:「今亦有如魏徵之敢諫者乎?」 對曰:「槃圓則水圓,盂方則水方。有太宗納諫之君,則 有魏徵敢諫之臣。」帝善之。

《元史泰定帝本紀》:「泰定元年五月丙午,太白犯鬼。侍 御史高奎上書,請求直言,辨邪正,明賞罰。帝善其言, 賜以銀幣。」

明《昭代典則》:洪武元年九月,上手詔中書省臣曰:「昨 有張沖上書言時事,其所言有可取者二:一謂在廷 之臣令明言朝廷得失,庶上有所據而用其所長。一 謂中書省令各衙門正官各言得失,每月用三人言, 言貴簡當,選其練達剴切、不避忌諱者,量加擢用,以 養忠直之氣。此甚可取也。夫聞得失則知利病,知利 病則生民蒙其福。」聽忠直則正人多,正人多則朝廷 清明矣。自古治世之君,皆由是道。若秦二世、隋煬帝 所以亡者,坐不用此耳。

洪武九年閏九月,上以手詔諭山東布政使吳印曰: 「嘗聞殷高宗思治而賢人入夢,得傅說於版築,殷藉 以興。周文王起磻溪之釣叟,遂相武王,而創八百年 之業。古有是君,亦有是臣。自是之後,如是者蓋鮮。昨 天厭元德,群雄並起,朕于是摧強撫順,綱維海內,以 主黔黎,已九年矣。其間尚有不迪于教而麗法者,欲」 以刑治之,則不可勝誅。姑緩其刑,俾之輸作,冀其向 化,期于無刑。頃者天變于上,朕心皇皇,詔告臣民,許 言朕過,獨卿「敷露肝膽,面陳國計,朕以至意諭卿,卿 若夙夜如此,為國為民,非特盡心于朕,卿之令名,亦 不朽矣。」

刑部主事茹泰素上書論時務五事,累萬餘言。上令 中書郎中王敏誦而聽之,虛文多而實事少。次夕,又 于宮中使人誦之再三,審其切要可行者四事,纔五 百餘言,因慨然曰:「為君難,為臣不易。朕所以求直言 者,欲其切事情,有益于天下國家,彼浮詞者,徒亂聽 耳。」遂令中書行其言之善者,具為定式,頒示中外,使 言者無事繁文。

洪武十年,上諭侍臣曰:「舍己從人,改過不吝,帝王之 美事。故大禹以五聲聽治,為銘于《筍簴》曰:『教我以道 者擊鼓,教我以義者擊鐘,以事者振鐸,以憂者擊磬, 以獄者揮鞀。禹,聖人也,虛己求言如此之切,故聞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