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欲表揚孝道,慰悅聖慈,無所不用其極之心也。諸 大臣及百執事但當和衷助德,仰贊至情,上綏懿祉」, 則敬承道德,允合舊章。而禮部尚書姚夔等,乃於各 衙門斂會財物,收辦炷香,約至期赴壇行禮。為儒者 自失其守,業彼者烏知其非?臣雖至愚,為此稱惜。切 惟人臣之於君,願其福也,則當勸修德善;願其壽也, 則當勸去逸欲。願天心之向順也,則當相之保和小 民,康濟四海。故曰:「求福不回,天壽平格。」又曰:「欲王以 小民,受天永命,未聞以禱祀得福,丹藥致壽,假符瑞 以永天命者。」今乃不能盡所當為,徒以瓣香尺楮列 名其上,宣揚於佛老之神明,率而拜曰:「為朝廷祈福 祝壽,天地鬼神,山川河嶽,昭布森列,可厚誣以是哉!」 成化四年,慈懿皇太后錢氏崩,詔群臣議祔葬、祔廟 之典。
按《大政紀》:成化四年六月甲寅,慈懿皇太后錢氏崩。 丙辰,詔禮部會文武群臣,議大行慈懿皇太后陵寢。 司禮監傳旨,眾相視,莫敢發。大學士彭時曰:「此一定 禮,無可議者。梓宮當合葬裕陵,神主當祔廟。」禮部尚 書姚夔贊之曰:「此正禮也。」太監夏時曰:「不可。慈懿無 子,且有疾,不宜入山陵,只宜別葬。」彭時曰:「太后母儀 天下近三十年,為臣子者豈忍議別葬?此事關係非 小,一或乖禮,何以示天下後世?」諸內臣不以為然。彭 時謂同列曰:「此事當力爭,不可使上有失德。」已而,上 御文華殿,召內閣與諸內臣至前面議。上曰:「慈懿太 后葬禮如何?」彭時對曰:「只合依正禮行,庶全聖孝。」上 曰:「朕豈不知依正禮行是好?但與周太后有礙,故令 爾等會議,務要處得合宜。」《商輅》曰:「外議洶洶,若不合 葬,則人心不服,且於聖德有損。」劉定之曰:「孝子從義 不從令,雖聖母有言,亦不可從也。」上默然良久,曰:「合 葬固是孝,若因失聖母心,亦豈得為孝乎?」時曰:「皇上 大孝,當以先帝之心為心。先帝待慈懿太后,始終如 一。今若安厝於左,虛其右以待後來,則兩全其美矣。」 後來,指周太后也。上雖未允,而顏色甚和,無怒容。時 因曰:「臣等意未盡,欲具本言之。乞皇上申勸聖母,以 終大事。」上頷之。大學士彭時等上言:「臣等仰惟大行 慈懿皇太后作配英宗皇帝,正位中宮。及皇上嗣居 宸極,尊為慈懿皇太后。先帝全夫婦大倫,皇上全母 子深恩,天下後世無容議矣。今壽終之後,所宜奉梓 宮祔於裕陵,奉神主祔於太廟,此古今不易之理,亦 先帝與皇上之初心也。」今聞欲別卜葬地,臣等實切 疑懼。竊計皇上所以若是者,必以今皇太后千秋萬 年之後,當與先帝同尊於陵廟,自嫌二后並配。臣等 考之前代,一帝二后並祔陵廟者,未易悉數。只如漢 文帝尊其所生母薄太后,然其嫡母呂太后,雖得罪 於宗社,尚且仍與父高帝並葬長陵,無所改易。宋仁 宗追尊其生母李宸妃為太后,然於其嫡母章獻劉 太后,雖本無子,尚且仍與父真宗同祭太廟,無所嫌 忌。皇上於慈懿皇太后,昔日致其養,今日盡其禮,雖 文帝、仁宗,無以加矣。若陵「廟之祔,稍有不合於禮,則 致貽後議,有掩前美。況千秋萬年之後,今皇太后、慈 懿皇太后同在陵廟,不相妨礙,且愈足以見二后生 存之日,雍和無間;永久之後,並美無窮,此臣等所深 願也。伏望體先帝之心,稽前代之制,重念綱常之大, 以臣等所言下禮部,會文武群臣議,務合天理,允協 人心,則天下幸甚。」又謂:「夫有出妻之理,子無棄母之 道。此事關係綱常,不可有失,貽議萬世。」言甚懇切。上 命禮部會群臣定議以聞。七月,禮部尚書姚夔及文 武大臣、翰林院詹事府、國子監科道等官集議。慈懿 皇太后祔葬祔廟,如內閣彭時等議,母后不從。時等 及夔等帥百官伏文華殿號泣不起。上祈請未允。夔 會群臣議,以為宜與今皇太后千秋萬歲後俱合葬 裕陵,慈懿皇太后居左,皇太后居右,一體祔廟。上答 詔云:「卿等言固正理,但聖母在上,事有窒礙,朕屢請 命,不蒙俞允。又令內臣往返數次懇請,堅意不許。朕 平日孝奉兩宮如一,若此違逆,致有他虞,豈得為孝? 今當於裕陵左右別選吉地安葬,崇祭如禮,庶幾兩 全。卿等其體朕意。」夔會群臣,復奏大意云:「上所有者, 祖宗之天下,當守祖宗之成法。祖宗成法,即先皇帝 與母后猶不敢違,而況陛下乎!若今日之禮稍失,則 非先皇帝之心,損母后之德,皇上不得為至孝,當起 敬起孝以諫,而號泣隨之可也。若母后猶持不從,則 當用尊無二上、處親以大義之道,斷而行之。」上猶未 從。於是內閣請復議,詔下群臣再議。夔等言益切,謂 或者曰:「上為皇太后所出,不可薄於此而厚於彼。殊 不知慈懿與皇太后他日並合裕陵,並享太廟,略無 輕重,何謂有薄厚哉?」或又曰:「慈懿無子,宜與恭讓皇 后同此」尢不然,恭讓在宣宗時,已嘗遜處別宮而立 孝恭皇后矣。慈懿在當時,未嘗退處他宮,未嘗別立 一皇后,豈得謂之同乎?況宣宗晚年,追復恭讓徽號, 悔恨無及,自歎曰:「此朕幼年事,蓋可知矣。又況皇上 繼統承緒,即同其子,而可謂非其所出而別議乎?」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