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云:至德以後,諸道使府參佐,皆以御史為之,謂之 外臺。按《李光弼傳》:王承業為河東節度使,政弛謬。侍 御史崔眾主兵太原,每狎侮承業,光弼素不平。及是 詔眾以兵付光弼。眾素狂易,見光弼長揖,不即付兵。 光弼怒,收繫之。會使者至,拜眾御史中丞。光弼曰:「眾 有罪已前繫,今但斬侍御史。若使者宣詔,亦斬中丞。」 然則當天寶時,諸道參佐固已有御史之名,不得云 至德後矣。予嘗考之,開元中,宇文融由監察御史陳 便宜,請校天下戶籍,收匿戶羨田,佐用度。元宗以融 為覆田勸農使,鉤校帳符,得為勳,亡丁甚眾。擢兵部 員外兼侍御史。融乃奏慕容琦等二十九人為勸農 判官,假御史,分按州縣,疑此為憲御之始。蓋自後凡 以他官被委任,欲重其事者,咸假以御史之名,又因 以賞功,自方鎮及賓佐幕職,下逮卒伍之長,莫不領 中丞、大夫。御史之名,名器之濫,莫甚於此。本朝初尚 因之,故至今中丞猶有端公之稱,蓋謂是也。元豐官 制行,悉罷,然封拜蕃夷君長。至今猶然。
舊制,凡特賜緋章服,皆服塗金寶瓶帶三日。職事官 唯侍御史初除則例賜緋,餘非特恩未有賜者。 許少伊右丞,宣和間初除監察御史,夜夢綠衣而持 雙玉者隨其後。未幾劉希范資政玨繼有是除。靖康 初為太常少卿,復夢緋衣而持雙玉者隨其後。未幾, 劉亦繼為奉常,時劉以淵聖登極恩,初易章服也。 《老學庵筆記》:《隋唐嘉話》云:「御史久次不得為郎者,道 過南宮,輒回首望之,俗號拗項橋。」如此之類,猶是謗 語。予讀鄭畋作學士時,《金鑾坡上南望》詩云:「玉宸鐘 韻上空虛,畫戟祥煙擁帝居。極目向南無限地,綠煙 深處認中書。」則其意著矣。乃知朝士妄想,自古巳然, 可付一笑。
唐人本謂御史在長安者為「西臺」,言其雄劇,以別分 司東都事。見《劇談錄》。本朝都汴,謂洛陽為西京,亦置 御史臺,至為散地,以其在西京,亦號「西臺」,名同而實 異也。
《燕翼貽謀錄》:仁宗重臺諫之選,景祐元年四月「癸丑, 詔御史臺置殿中侍御史、監察御史裡行。又詔舉三 丞以上嘗歷知縣人,除御史裡行,二年除御史,又二 年除三司、開封判官。自清要而歷繁劇,選任既重,一 時號稱得人。」
《齊東野語筆談》言:洛京留臺有舊案,言國初取素鹵 簿法仗,報言本京鹵簿,因清泰間末帝將帶逃走,不 知所在,人傳以為笑。今登聞鼓院初供職吏具須知 單狀,稱「本院元管鼓一面,在東京宣德門外,被太學 生陳東等擊碎,不曾搬取前來。」正與此相類,皆可資 捧腹也。
《黃氏筆記》:「漢因秦官,置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所居曰 府,曰寺,亦謂之憲臺。《朱博傳》但稱御史府,而後人多 引博故事,稱柏臺、烏臺。蓋御史有兩丞,其一在蘭臺, 謂之中丞。其後大夫廢,遂獨存,與尚書、謁者並為三 臺。齊有都水臺,隋有司隸臺。唐御史臺嘗改憲臺,又 改肅政臺,而門下為東臺,中書為西臺,祕書為塹臺」, 不專以御史所居官署為「臺」也。
《東園友》,聞世祖暮年桑哥專權納賄,中書之政漸弛, 上初不知也。時徹里為御史中丞,力言之至再,不聽, 且怒,命速古而赤批其頰遣之。一日,上方燕坐便殿 中,徹里入,上作色迎謂之曰:「徹里又欲言桑哥耶?」公 曰:「然。臣諦思之,國家置臺諫,猶人家畜犬也。譬則賊 至而犬吠,主人不見乃箠犬,犬遂不吠,豈良犬乎?」上 悟頷之。未幾,桑哥敗,噫使臺諫一如公,天下寧有亂 耶?
《吳中故語》:嚴德明在洪武中為左僉都御史,嘗掌院 印,以疾求歸,發廣西南丹充軍,面刺四字曰:「南丹正 軍。」後得代歸吳中,居於樂橋,深自隱諱,與齊民等。宣 德末年,猶存西軍之過,暴苦民家,公奮手毆之。西軍 訟於察院,被逮時,御史李立坐堂上,公跪陳云:「『老子 也曾在都察院勾當來識法度底,豈肯如此』?李問云」 何勾當?嚴公云:「老子在洪武時曾為都察院掌印,今 堂上版榜所稱嚴德明者即是也。」李大驚,急扶起之, 延之後堂,請問舊事,歡洽竟日而罷。後御史繆讓家 宴客,教授李綺上坐,致公作陪。公時甚貧,頭戴一帽, 已破,用雜布補之。綺易其人,見公面卜「刺」字,憐而問 之,云:「老人家何事刺此四字?」公怒,因自述《老子》是洪 武遺臣,任僉都御史,不幸有疾,蒙恩發南丹,今老而 歸。且曰:「先時法度利害,不比如今官吏。」綺亦大驚,拜 而請罪,因退遜下坐。前輩朴雅安分如此,聞之長者, 洪武時,吳中多有仕者,而惟嚴公一人得全歸焉。今 其子孫不聞如何也。然當公在時,已埋沒不為人所 知,況其後乎?
觚不觚錄。正德中,巡撫敕諭尚云:「重則參提,輕則發 遣巡按御史及三司處洎。」其後漸不復,然御史於巡 撫,尚猶投刺稱晚生侍坐也。辛卯以後,則僉坐矣,尋 稱晚侍生正坐矣,又稱侍教生矣,已而與巡撫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