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7 (1700-1725).djvu/5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賦。」

《劉恕傳》:「恕調和川令,發強擿伏,一時能吏,自以為不 及。恕為人重意氣,急然諾。郡守得罪被劾,屬吏皆連 坐下獄,恕獨恤其妻子,如己骨肉。又面數轉運使,深 文峻詆。」

《杜純傳》:純弟紘為永年令。歲荒,民將他往,召諭父老 曰:「令不能使汝必無行,若留,能使汝無饑。」皆喜聽命。 乃官給印券,使稱貸於大家,約歲豐為督償。於是咸 得食,無徙者。明年稔,償不愆素。神宗聞其材,用為大 理評斷官。

《謝麟傳》:「麟調會昌令。民被酒,夜與仇鬥,既歸而所親 殺之,因誣仇。麟知死者無子,所親利其財,一訊得實。 再調石首令。縣苦江水為患,堤不可禦,麟疊石障之, 自是人得安堵,號謝公堤。」

《朱壽隆傳》:壽隆知九隴縣,吏告民一家七人以火死, 壽隆曰:「寧有盡室就焚,無一脫者,殆必有姦。」逾月獲 盜,果殺其人而縱火也。

《單煦傳》:「煦知洛陽縣,民以妖幻傳相教授,煦跡捕戮 三十餘人,當得上賞,不肯言。」

《余良肱傳》:「良肱知湘陰縣,縣逋米數千石,歲責里胥 代輸。良肱論列之,遂蠲其籍。」

《王巖叟傳》:巖叟知定州安喜縣,有法。吏罷官,鄉里導 人為訟,巖叟捕撻於巿,眾皆悚然。定守呂公著歎曰: 「此古良吏也。」有詔近臣舉御史,舉者意屬巖叟,而未 及識,或謂可一往見,巖叟笑曰:「是所謂呈身御史也。」 卒不見。

《東軒筆錄》:王荊公當國,郭祥正知邵州武岡縣,實封 附遞奏書,乞以天下之計專聽王安石處畫,凡議論 有異於安石者,雖大吏亦當屏黜。表辭亦甚辨暢,上 覽而異之。一日問荊公曰:「卿識郭祥正否,其才似可 用。」荊公曰:「臣頃在江東嘗識之,其為人才近縱橫,言 近捭闔,而薄於行,不知何人引薦而聖聰聞知也。」上 出其章以示荊公,公恥為小人所薦,因極口陳其不 可用而止。是時祥正方從章惇辟,以軍功遷殿中丞, 及聞荊公上前之語,遂以本官致仕。

《宋史楊仲元傳》:仲元知澤州沁水縣,民持物來輸者, 視其價稍增之,餘則下其估。官有所須,不強賦民。聽 以所有與官為入,度相當則止,率常先辦。河外用兵, 督餫轉西界,夕宿洪谷口,仲元相其地乃寇所由徑 路,亟命去之。民以困乏為辭,不聽。寇果夜出,劫諸部, 沁水獨免。後二十年,其子過縣,父老拜泣曰:「河西之 役,非公無今日矣!」

《劉安世傳》:「安世父航,歷知虞城、犀浦縣。虞城多姦猾, 喜寇盜,犀浦民弱而馴,航為政寬猛急緩不同,兩縣 皆治。」

《陳次升傳》:「次升知安丘縣,轉運使吳居厚以聚斂進, 檄尉罔征稅於遠郊,得農家敗絮,捕送縣,次升縱遣 之。居厚怒,將被以文法。會御史中丞黃履薦為監察 御史。」

《呂陶傳》:陶調銅梁令。民龐氏姊妹三人冒隱幼弟田, 弟壯愬官不得直,貧至庸奴於人。及是又愬。陶一問, 三人服罪,弟泣拜,願以田半作佛事以報。陶曉之曰: 「三姊皆汝同氣,方汝幼時,適為汝主之爾,不然,盡為 他人所欺。與其捐半供佛,曷若遺姊,復為兄弟,顧不 美乎?」弟又拜聽命。

《張舜民傳》:舜民為襄崇令,王安石倡新法,舜民上書 言:「便民所以窮民,強內所以弱內,富國所以蹙國。以 堂堂之天下,而與小民爭利,可恥也。」時人壯之。 《畫墁錄》:熙寧中,有一朝士,齊人知定平縣。韓子華宣 撫經由,怪其縣印漫汗,因取觀之。宰公遽前曰:「此印 雖故,非是本縣鑄造。」子華曰:「何為?」宰因陰指其題刻 曰:「太平興國二年,少府以此知之。」子華顧幕府曰:「縣 故正,無有是也。」

《宋史劉蒙傳》:「蒙都轉運使劉庠舉遺逸,召試第一,知 湖陽縣。常平使者召會諸縣令議免役法,蒙為不便, 不肯與議,退而條上其害,即投劾去,亦奪官。」

《王珪傳》:「珪季父罕以蔭知宜興縣。縣多湖田,歲訴水 輕重失其平。罕躬至田處,列高下為圖。明年,訴牒至, 按圖示之,某戶可免,某戶不可免,眾皆服。范仲淹在 潤奏,下其式於諸道。」

《黃庭堅傳》:「庭堅知太和縣,以平易治。時課頒鹽莢,諸 縣爭占多數,太和獨否,吏不悅而民安之。」

《道山清話》:范堯夫帥陜府,有屬縣知縣,因入村至一 僧寺少坐,既飯,步行廊廡間,見一僧房,頗雅潔,閴無 人聲,案上有酒一瓢。知縣戲書一絕於窗紙云:「爾非 慧遠我非陶,何事窗間酒一瓢。僧野避人聊自醉,臥 看風竹影蕭蕭。」不知其僧俗家先有事在縣,理屈坐 罪。明日,其僧乃截取窗紙,黏於狀前,訴於府,且曰:某 「有施主某人,昨日攜酒至房中,值某不在房。知縣既 至,施主走避,酒為知縣所飲不辭,但有數銀盃,知縣 既醉,不知下落。銀盃各有鐫識,今施主迫某取之,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