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7 (1700-1725).djvu/4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以女妻之。太宗在晉邸,聞其清介,遣吏遺錢五百千, 溫叟受之,貯廳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 又送角黍執扇,所遣吏即遺錢者,視西舍封識宛然, 還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錢尚不用,況他人乎?昔日納 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歲不啟封,其苦節愈見。」命吏 輦歸邸。是秋,太宗侍宴後苑,因論當世名節士,具道 溫叟前事,太祖再三賞歎。

包拯

按《宋史》本傳:「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也。始舉進士,除 大理評事,出知建昌縣。以父母皆老,辭不就,得監和 州稅。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歸養。後數年,親繼亡, 拯廬墓終喪,猶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數來勸勉。久 之,赴調,知天長縣。有盜割人牛舌者,主來訴,拯曰:『第 歸,殺而鬻之』。尋復有來告私殺牛者,拯曰:『何為割牛 舌而又告之』?」盜驚服。徙知端州,遷殿中丞。端土產硯, 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拯命製者才足貢, 數歲滿,不持一硯歸。尋拜監察御史裏行,改監察御 史。時張堯佐除節度、宣撫兩使,右司諫張擇行、唐介 與拯共論之,語甚切。又嘗建言曰:「國家歲賂契丹,非 禦戎之策。宜練兵選將,務實邊備。」又請重門下封駮 之制,及廢錮贓吏,選守宰行考試補廕弟子之法。當 時諸道轉運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細故,務苛 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於是請罷按察使,去使契丹。 契丹令典客謂拯曰:「雄州新開便門,乃欲誘我叛人 以刺彊事耶?」拯曰:「涿州亦嘗開門矣,刺彊事何必開 便門哉?」其人遂無以對。歷三司戶部判官,出為京東 轉運使,改尚書工部員外郎、直集賢院,徙陜西,又徙 河北,入為三司戶部副使。秦、隴、斜谷務造船材木,率 課取於民,又七州出賦河橋竹索,恆數十萬,拯皆奏 罷之。契丹聚兵近塞,邊郡稍警,命拯往河北調發軍 食。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邢、洛、趙三州民田萬五 千頃,率用牧馬,請悉以賦民。」從之。解州鹽法率病民, 拯往經度之,請一切通商販。除天章閣待制、知諫院。 數論斥權倖大臣,請罷一切內除曲恩。又列上唐、魏 鄭公三疏,願置之坐右,以為龜鑒。又上言「天子當明 聽納,辨朋黨,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說」,凡七事,請去刻 薄,抑僥倖,正刑,明禁戒,興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 除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嘗建議無事時徙 兵內地,不報。至是,請罷河北屯兵,分之河南兗、鄆、齊、 濮、曹、濟諸郡,設有警,無後期之憂。借曰「戍兵不可遽 減,請訓練義勇,少給餱糧。每歲之費,不當屯兵一月 之用;一州之賦,則所給者多矣。」不報。徙知瀛州。諸州 以公錢貿易,積歲所負十餘萬,悉奏除之。以喪子,乞 便郡,知揚州,徙廬州。遷刑部郎中。坐失保任,左授兵 部員外郎、知池州。復官,徙江寧府。召權知開封府,遷 右司郎中。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 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 曰「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舊 制,凡訟訴不得徑造庭下。拯開正門,使得至前陳曲 直,吏不敢欺。中官勢族築園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 不通。適京師大水,拯乃悉毀去。或持地券,自言有偽 增步數者,皆審驗劾奏之。遷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 奏曰:「東宮虛位日久,天下以為憂,陛下持久不決,何 也?」仁宗曰:「卿欲誰立?」拯曰:「臣不才備位,乞豫建太子 者,為宗廟萬世計也。陛下問臣欲誰立,是疑臣也。臣 年七十,且無子,非邀福者。」帝喜曰:「徐當議之。」請裁抑 內侍,減節冗費,條責諸路監司、御史府得自舉屬官, 減一歲休暇日,事皆施行。張方平為三司使,坐買豪 民產,拯劾奏罷之,而宋祁代方平,拯又論之。祁罷,而 拯以樞密直學士權三司使。歐陽修言:「拯所謂牽牛 蹊田而奪之牛,罷已重矣,又貪其富,不亦甚乎?」拯因 家居避命,久之乃出。其在三司,凡諸筦庫供上物,舊 皆科率外郡,積以困民,拯特為置場和市,民得無擾。 吏負錢帛,多縲繫門輒逃去,并械其妻子者,類皆釋 之。遷給事中,為三司使,數日拜樞密副使。頃之,遷禮 部侍郎,辭不受。尋以疾卒,年六十四,贈禮部尚書,諡 孝肅。拯性峭直,惡吏苛刻,務敦厚,雖甚嫉惡,而未嘗 不推以忠恕也。與人不苟合,不偽辭色悅人,平居無 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 時。嘗曰:「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 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初,有子名 繶,娶崔氏,通判潭州,卒,崔守死,不更嫁。拯嘗出其媵, 在父母家生子,崔密撫其母,使謹視之。繶死後,取媵 子歸,名曰綖。有《奏議》十五卷。

李垂

按《宋史》本傳:「垂字舜工,聊城人。咸平中,登進士第。上 兵制將制書,自湖州錄事參軍召為崇文校勘,累遷 著作郎、館閣校理。上《導河形勝書》三卷,欲復九河故 道,時論重之。又累修起居注。丁謂執政,垂未嘗往謁。 或問其故,垂曰:『謂為宰相,不以公道副天下望,而恃 權怙勢,觀其所為,必遊朱崖,吾不欲在其黨中』。謂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