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註〉願,猶羨也,然,猶而也。其行曰「養。」行,猶用也。
又
《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勞,大孝不匱。思慈愛忘勞, 可謂用力矣;尊仁安義,可謂用勞矣;博施備物,可謂 不匱矣」;父母愛之,喜而弗忘;父母惡之,懼而無怨;父 母有過,諫而不逆;父母既沒,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 此之謂禮終。
樂正子春下堂而傷其足,數月不出,猶有憂色。門弟 子曰:「夫子之足瘳矣,數月不出,猶有憂色,何也?」樂正 子春曰:「善如爾之問也!善如爾之問也!吾聞諸曾子, 曾子聞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養,無人為大。父 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不虧其體,不辱 其身,可謂全矣。故君子頃步而弗敢忘孝也。今予忘』」 孝之道,予是以有憂色也。「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壹 出言而不敢忘父母,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 而不徑,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遺體行殆,壹出 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 身,不辱其身,不羞其親,可謂孝矣。
〈陳註〉「無人為大」,言無如人最為大。
《坊記》
子云:「善則稱親,過則稱己,則民作孝。」《大誓》曰:「予克紂, 非予武,惟朕文考無罪。紂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 小子無良。」子云:「君子弛其親之過而敬其美。」《論語》曰: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高宗》云:「三年其惟不 言,言乃讙。」子云:「從命不忿,微諫不倦,勞而不怨,可謂 孝矣。《詩》云:『孝子不匱』。」子云:「睦於父母之黨,可謂孝矣。 故君子因睦以合族。《詩》云:『此令兄弟,綽綽有裕。不令 兄弟,交相為瘉』。」子云:「於父之執,可以乘其車,不可以 衣其衣。君子以廣孝也。」子云:「小人皆能養其親,君子 不敬,何以辨?」子云:「父子不同位」,以厚敬也。《書》云:「厥辟 不辟,忝厥祖。」子云:「父母在,不稱老。言孝不言慈。閨門 之內,戲而不歎。」君子以此坊民,民猶薄於孝而厚於 慈。子云:「長民者,朝廷敬老,則民作孝。」子云:「祭祀之有 尸也,宗廟之有主也,示民有事也。修宗廟,敬祀事,教 民追孝也。」以此坊民,民猶忘其親。
又
「父母在,不敢有其身,不敢私其財」,示民有上下也。
又
「父母在,饋獻不及車馬」,示民不敢專也。
《表記》
今父之親子也,親賢而下無能;母之親子也,賢則親 之,無能則憐之。母親而不尊,父尊而不親。
《喪服四制》
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國無 二君,家無二尊,以一治之也。故父在為母齊衰期者, 見無二尊也。
始死,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憂,恩之殺也。 聖人因殺以制節,此喪之所以三年。賢者不得過,不 肖者不得不及,此喪之中庸也,王者之所常行也。《書》 曰:「高宗諒闇,三年不言。」善之也。
父母之喪,衰冠繩纓菅屨,三日而食粥,三月而沐,期 十三月而練冠,三年而祥。比終茲三節者,仁者可以 觀其愛焉,知者可以觀其理焉,彊者可以觀其志焉。 禮以治之,義以正之,孝子弟弟貞婦,皆可得而察焉。
孝經
《開宗明義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 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 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 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 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 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大雅》云:『無念爾祖,聿修厥 德』。」
《天子章第二》
子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 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蓋天子之孝 也。《甫刑》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諸侯章第三》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 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 其身,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諸侯之孝也。 《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 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 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三 者備矣,然後能守其宗廟,蓋卿大夫之孝也。《詩》云:「夙 夜匪懈,以事一人。」
《士章第五》
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