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之。此人情也。
宋周子通書
《家人睽復論》
「治天下有本」,身之謂也;「治天下有則」,家之謂也。
〈註〉《則》,謂物之可視以為法者,猶俗言「則例」、「則樣」也。
本必端,端本誠心而已矣;則必善,善則和親而已矣。
〈註〉「心不誠」則身不可正,親不和則家不可齊。
「家難而天下易,家親而天下疏」也。
〈註〉親者難處,疏者易裁,然不先其難,亦未有能其易者。
《家人》「離」,必起於婦人,故「《睽》次《家人》」,以二女同居,而志 不同行也。
〈註〉睽次《家人》,《易》卦之序二女以下,睽彖傳文。二女,謂《睽》卦兌下離上,兌少女,離中女也。陰柔之性,外和悅而內猜嫌,故同居而異志。
堯所以「釐降二女於《媯汭》」,舜可禪乎?吾茲試矣。
〈註〉釐,理也。降,下也。媯,水名。汭水北,舜所居也。堯理治下嫁二女於舜,將以試舜而授之天下也。
是治天下觀於家,治家觀於身而已矣。身端,心誠之 謂也。誠心,復其不善之動而已矣。
〈註〉不善之動息於外,則善心之生於內者,無不實矣。 西山真氏曰:「心不誠則私意邪念,紛紛交作,欲身之修,得乎?親不和則閨門乖戾,情意隔絕,欲家之正得乎?」夫治家之難,所以甚於治國者,門內尚恩,易於掩義,世之人固有勉於治外者矣。至其處家,則或狃於妻妾之私,或牽於骨肉之愛,鮮克以正自檢者,而人君尤甚焉。漢高帝能誅秦蹙項,而不能割戚姬如意之寵;唐太宗能取孤隋、攘群盜,而閨門慚德,顧不免焉。蓋疏則公道易行,親則私情易溺,此其所以難也。不先其難,未有能其易者。漢、唐之君立本作「則。」既已如此,何怪其治天下不及三代哉?夫女子陰柔之性,鮮不妒忌而險詖者,故二女同居,則猜「嫌易生。」堯欲試舜,必降以二女者。能處二女,則能處天下矣。舜之身正而刑家如此,故堯禪以天下而不疑也。身之所以正者,由其心之誠。誠者無他,不善之萌動於中,則亟反之而已。誠者天理之真,妄者人為之偽,妄去則誠存矣。誠存則身正,身正則家治,推之天下,猶運之掌也。
司馬光涑水家儀
《居家雜儀》
凡為家長,必謹守禮法,以御群子弟及家眾,分之以 職,授之以事,而責其成功。制財用之節,量入以為出, 稱家之有無,以給上下之衣食及吉凶之費。皆有品 節,而莫不均一。裁省冗費,禁止奢華,常須稍存贏餘, 以備不虞。
〈註〉《分之以職》,謂使之掌倉廩、廄庫、庖廚、舍業、田園之類。「授之以事」,謂朝夕所幹及非常之事。〈補註〉此節言「家長御群子弟」及家眾之事。
凡諸卑幼、事無大小。無得專行。必咨稟於家長
〈註〉《易》曰:「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安有嚴君在上,而其下敢直行自恣不顧者乎?雖非父母,當時為家長者,亦當咨稟而行之,則號令出於一人,家政始可得而治矣。〈補註〉此節言卑幼事家長之道:
凡為子為婦者,毋得蓄私財,俸祿及田宅所入,盡歸 之父母舅姑,當用則請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與。
〈補註〉此下九節,猶《小學》言「父子之親。」
「凡子事父母,婦事舅姑,天欲明,咸起,盥漱、櫛總,具冠 帶,昧爽,適父母舅姑之所省問。」父母舅姑起,子供藥 物,婦具晨羞,供具畢,乃退,各從其事。將食,子婦請所 欲於家長,退具而供之,尊長舉著,子婦乃各退就食。 丈夫婦人各設食於他所,依長幼而坐,其飲食必均 一。幼子又食於他所,亦依長幼,席地而坐,男坐於左, 女坐於右。及夕食亦如之。既夜,父母舅姑將寢,則安 置而退。居閑無事,則侍於父母舅姑之所,「容貌必恭, 執事必謹,言語應對必下氣怡聲,出入起居必謹扶 衛之,不敢涕唾喧呼於父母舅姑之側。父母舅姑不 命之坐,不敢坐;不命之退,不敢退。」
〈註〉孫事祖父母,孫婦事祖舅姑,同此。盥洗手也。櫛,梳頭也,總所以束髮。今之頭巾冠帶,丈夫帽子、衫帶,婦人冠子、背子。昧爽,謂天明暗相交之際,省問丈夫唱喏,婦人道萬福,仍問侍者夜來安否何如,侍者曰安。乃退。其有不安節,則侍者以告,此即《禮》之晨省也。藥物乃關身之切務,人子當親自檢校調煮供進,不可但委婢僕,脫若有誤,則其禍不測。「婦具晨羞」,凡烹調飲膳,婦人之職也。當檢校監視,務令精潔。家長,謂父母舅姑或當時家長也。卑幼各不得恣所欲安置,丈夫唱喏,婦女道安置,此即《禮》之昏定也。
凡子受父母之命,必籍記而佩之,時省而速行之,事 畢則反命焉。或所命有不可行者,則和色柔聲,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