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21 (1700-1725).djvu/9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庶子王亦如之。」山陰陸氏曰:「此言王者後世或更 衰亂,統序既絕,其子孫有特起者。若漢光武復有天 下,既復七廟,則其曾祖禰當別立廟祀之,故曰『庶子, 王亦如之也』。」

「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者為小宗。」有五世而遷之, 宗其繼高祖者也。是故祖遷于上,宗易于下。尊祖故 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禰也。五世者,高祖至元孫之 子。此子于父之高祖無服,不可統其父同高祖之兄 弟,故遷易而各從其近者為宗矣。故曰:「有五世而遷 之,宗其繼高祖者也。」山陰陸氏曰:「有五世而遷之宗, 據宗其繼高祖者五世,則遷者也。其繼高祖者,元孫 也,宗其繼高祖者,元孫之子也。」

親親,尊尊!「親親」,謂父母也。「尊尊」,謂祖及曾祖、高祖 也。

《大傳》:「禮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 之。」

諸侯及其太祖,大夫、士有大事,省於其君「于《祫》及其 高祖。」此言諸侯以下有祫祭之禮。二昭二穆與太 祖而五者,諸侯之廟也。大事,謂祫祭也。大夫三廟,士 二廟、一廟,不敢私自舉行,必省問于君而君賜之,乃 得行焉。而其祫也,亦上及于高祖。「于」者,自下于上之 義。以卑者而行尊者之禮,故謂之「于祫。」

《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既事而退,柴於上帝,祈於社, 設奠於牧室,遂率天下諸侯,執豆籩逡奔走,追王太 王亶父、王季歷、文王昌,不以卑臨尊也。

「上治祖禰」,尊尊也;「下治子孫」,親親也。治,理而正之 也,謂以禮義理正其恩之隆殺,屬之戚疏也。馬氏曰: 「上治祖禰,所以尊之也;下治子孫,所以親之也。上治 祖禰,則上有所殺;下治子孫,則下有所殺。上殺下殺, 而親畢矣。」

「自仁率親」,等而上之,至于祖,名曰「輕」;「自義率祖」,順而 下之,至于禰,名曰「重。」一輕一重,其義然也。

《左傳》:「故昭令德以示子孫。」

《孔張》,君之昆孫,子孔之後也。

《國語》「紹續昆裔。」

共之從孫,《四岳》佐之。共,共工也。從孫,昆弟之孫也。 言共工從孫為四岳之官,掌帥諸侯助禹治水。 《乾鑿度》「火為坤母,異為離父,金乃坤孫。」

《大戴禮》:「先祖者,類之本也,無先祖焉出。」故《禮》「宗事先 祖。」

《方言》:鼻,始也。嘼之初生謂之鼻,人之初生謂之首。梁 益之間謂鼻為初,或謂之祖。祖,居也。鼻、祖皆始之 別名也,轉復訓以為居,所謂代語者也。

揚雄反。《離騷注》:「鼻祖。始祖也。」按《野客叢書》。凡人孕胎。 必先有鼻。然後有耳目之屬。今之畫人亦然。必先畫 鼻。

《史記·周本紀》:「殷之末孫紂忝廢先王明德。」

《孟嘗君傳》:文承間問其父嬰曰:「子之子為何?」曰:「為孫。」 「孫之孫為何?」曰:「為元孫。」「元孫之孫為何?」曰:「不能知也。」 韓王信傳信,故韓襄王孽孫也。

鄭當時傳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祖父也。

《梁孝王世家》:「李太后,親平王之大母也。」祖母也。 《前漢書惠帝本紀》:「上造以上及內外公孫耳孫有罪 當刑。」應劭曰:「公孫,謂王侯內外孫也。耳孫者,元孫 之子也。言去其曾高益遠,但耳聞之也。」李斐曰:「耳孫, 曾孫也。」張晏曰:「公孫,宗室侯王之孫也。」晉灼曰:「耳孫, 元孫之曾孫也。《諸侯王表》在八世。」師古曰:「內外公孫, 國家宗室及外戚之孫也。」耳孫,諸說不同,據《平紀》及 《諸侯王表》說梁孝王元孫之子耳孫。耳,音仍。又《匈奴 傳》說握衍朐鞮單于云「烏維單于耳孫。」以此參之,李 云「曾孫」是也。然《漢書》諸處,又皆云曾孫非一,不應雜 兩稱而言。據《爾雅》,「曾孫之子為元孫,元孫之子為來 孫,來孫之子為昆孫,昆孫之子為仍孫,從己而數,是 為八葉。」則與晉說相同。仍、耳聲相近,蓋一號也。但班 氏惟存古名,而計其葉數則錯也。

《唐書柳宗元傳》:宗元,後魏侍中濟陰公之系孫。 《舊唐書禮儀志》:「惟我藝祖文考,精爽在天。」其曰:「懿爾 幼孫,克享上帝。」

《樂章》「元王貽緒,后稷謀孫。」

李氏《刊誤》:「按《禮記》:『昭,明也;穆,美也』。蓋光揚先祖之德, 著斯美號。至晉武帝以其父名昭,改為韶音,歷代已 遠,豈宜為晉氏之諱而行於我唐哉?今請復為昭穆。」 《道山清話》:「正獻杜公嘗言:人家祀祖先,非簡慢則媟 瀆,得其中者鮮矣。」

《讀書雜鈔》:「為王父尸為君尸。」孔疏:「天子至士皆有尸。 《特牲》是士禮,《少牢》是大夫禮,並皆有尸云云。天子以 下宗廟之祭,皆用同姓之嫡,故《祭統》云:『祭之道,孫為 王父尸。所使為尸者,於祭者為子行,父北面而事之』。 注云:『子行,猶子列,祭祖則用孫列,皆取於同姓之適 孫也。天子諸侯之祭,朝事延尸於戶外,是以有北面』」 事尸之禮。雖取孫列,皆用卿大夫為之。故《既醉》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