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22 (1700-1725).djvu/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於禍。夫孰肯為善乎?由大者而論之,繫乎盛衰者,莫 大乎國都,殽、《函》、河、渭無異也。秦帝之亡,漢帝之昌,隋 據之而促,唐據之而長,果在於善地乎?帝王之尊,家 天下而役海內,使地善而可興,竭智以營陵廟,奚求 而不致?而亡國敗主相屬,則果不在乎此也,審矣。古 之卜宅兆云者,以神道定民志耳,非視岡阜之向背 逆順,臆度目斷,如世之葬師之為也。葬師祖晉《郭璞 書》。其書苟可信,璞用之以葬其祖考,宜有奇驗不誣。 而璞卒死於篡賊,其身不能福,而謂能福乎?人其可 信否耶?世之人多信之,不知自陷於不孝,而莫之贖 也。吾獨以告吾族人,親喪必以三年,三年之制必循 禮,勿以浮屠從事,違者生罰之,死不祀於先。祠葬卜 吉凶,而勿泥葬師之說。期必以三月,三月不能至五 月,五月不能至七月,過一歲者,如違喪禮之罰,必刻 壙志墓銘。力不足者,刻其名,俾後有考。作《方氏喪葬 儀》。

《郭巨論》
前人

「郭巨埋子,世傳其孝。」嗟乎!伯奇順令,申生之恭,君子 弗謂孝也。大杖不走,曾子不得辭其責,從父之令,然 且不可。夫孝所以事親也。苟不以禮,雖日用三牲之 養,猶為不孝。況俾其親以口體之養,殺無辜之幼子 乎?且古之聖人,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不忍 為之。故禹思天下有溺者,猶己溺之;稷思天下有饑 者,猶己饑之,放麑不忍,君子羨之,況子孫乎?巨陷親 於不義,罪莫大焉,而謂之孝,則天理幾於泯矣。其孝 可訓乎?不可以訓,其聖人之法乎?或曰:「苟為不孝,天 曷以賜之金?」吁!設使不幸而不獲金,死者不復生,則 殺子之惡不可逃,以犯無後之大罪,又焉得為孝乎? 俾其親無惻隱之心則已,有則奚以安其生?養志者 固若是歟,徼幸於偶耳。好事者遂美其非義之行,亂 名教而不察。甚矣。人之好異哉!豈其然乎?或者天哀 其子而相之歟?不然,則無辜之赤子,不復生矣。

《望雲思親序》
薛瑄

昔狄梁公登太行,顧瞻河陽,白雲飛繞親舍,凝立者 久之。後世思親,有以望雲自名者,遂以為故事,蓋慕 梁公之風而興起焉。余以謂人子愛親之心,蓋出於 天性之真,而不能自已。其或至於睽違膝下,為時久 遠,則其思之之切,蓋有隨時感發而不可抑遏者。又 豈必登高山,望白雲之繞親舍,然後可以動其念哉! 然則梁公白雲之思,特其一時之興,前是無時而不 致其思者,固可見矣。是則後之君子求梁公思親之 實可也,慕梁公思親之名不可也。余友鄭君元吉為 其友霍志剛氏求望雲《思親序》於余,造余廬而請者 四五,至而不厭。余竊念素與志剛不相識,其思親之 慕,名與實皆不可知。獨所謂愛親之「心,出於天性之 真,而不能自已。人皆有是,非特志剛有是也。志剛家 山東,二親皆安好無恙,而志剛游太學者有年,親舍 邈在海岱之間,音容久曠,定省久疏,則所以思之之 切,固宜隨時感發,初不待於望白雲之飛揚,而後動 其念也。而猶以是自名,何耶?豈慕梁公之風而求其 實耶?志剛其加勗哉!」他日著忠節,建事功,而可垂之 後世者,未必不自於望雲「思親之實」之心推也。是為 序。

《赴召告考妣墓文》
崔銑

「於乎!我父我母,鞠銑育銑,教之長之,俾明經登科,致 官大夫,在正德丁丑,請告侍母之疾而不終;在嘉靖 甲申,棄官養父之老而不久。自茲灑掃丘壟,服勤稼 穡,不復有意於斯世矣。今聖天子過聽,群臣之薦,元 輔之舉,召兒翼德春宮,掌翰禁苑,再瞻闕庭,復職文 字。兒奉命北上,蹔違墓下。兒之斯行,益於時,尚未知」 守其節則可矢若「黨附私朋,上欺君父,納結廣賂,自 喪清白。逢迎所好,以違方直;矜挾所有,以失賢俊,則 兒愆積咎,生無顏復奉我二親之祀矣。祈二親神靈 祐止,罔俾失墜。」

《書感慕椿萱卷》
歐陽德

余讀周君所為《感慕椿萱詩》,蓋傷其祿足以養而親 不逮也,豈不悲哉!夫父母之愛,天性也。幼而純,長而 遷,以雜,甚或邈焉忘之矣。然及其身都富貴,則莫不 悽然感於其心,而或無以繼之,亦終於泯滅而已矣。 周君之詩,其亦思所以繼之者歟?來請予,願聞一言 之教。往歲,門人有以是問余者,則問之曰:「父有別子 乎?」曰:「有。」「有昆弟乎?」曰:「有。」「有別子若昆弟之子乎?」曰:「有。」 「母」,「有諸舅乎?」「有從母乎?」「有從母若諸舅之子乎?」皆曰: 「有。」則告之曰:「父母雖不逮也,而以養父母者及其所 親,則猶之逮也已矣。」曰:「雖然,終無以盡吾心。」則告之 曰:「子謂親沒而無以自盡,則萬物收藏,而天地之心 遂息乎?」夫親親始於孩提,達之足以保四海。故曾子 以事君不忠,蒞官不敬,朋友不信,斬伐草木,不以時 為非孝,而孔子稱「不毀髮膚、立身行道、貽父母令名 者以為孝。」故知所以事親,則知所以立身;知所以立 身,則焉往而非自盡哉!是時門人唯而退。今於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