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31 (1700-1725).djvu/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水相得合而已,酒醴相得則敗。淡無酸,酢少味也。「接」或為「交。」陳注「三者不能則不問」,不可以虛言待人也。大全君子之接人也,以信而不以苟說人,故如水淡而可久。於此三者,不能惠,則不問,此交之所以全而無後怨,故曰「淡以成。」小人之接人也,苟說而不以信,故如醴之甘而不可久。於此三者,能問而不能惠,取悅於頃刻,此交之所以難保,故曰「甘以壞。」

子曰:「君子不以口譽人,則民作忠。故君子問人之寒 則衣之,問人之饑則食之,稱人之美則爵之。」《國風》曰: 「心之憂矣,於我歸說。」

皆為有言。不可以無實。

子曰:「口惠而實,不至怨菑及其身。是故君子與其有 諾責也,寧有已怨。《國風》曰:『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 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大全呂氏曰:「有求而不許,始雖咈人之意,而終不害乎信,故其怨小。諾人而不踐,始雖不咈人意,而終害乎信,故其責大。」

子曰:「君子不以色親人,情疏而貌親,在小人,則穿窬 之盜也與?」子曰:「情欲信,辭欲巧。」

《辭欲巧》者,言君子情貌欲得信實,言辭欲得和順美巧,不違逆於理,與巧言令色者異。陳注「巧」當作「考」,即《曲禮》「則古昔稱先王」之謂也。大全呂氏曰:穿窬之盜,欺人之不見,以為不義而已。色親人者,巧言令色,足恭,無誠心以將之,情疏貌親,主於為利,亦欺人之不見也。

《儒行》

《儒》有「慕賢而容眾,毀方而瓦合」,其寬裕有如此者。

方謂物之方正,有圭角鋒鋩也。「瓦合」謂瓦器破而相合也。言儒者身雖方正,毀屈己之方正。下同凡眾,如破去圭角,與瓦器相合也。

《儒》有「聞善以相告也,見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 難相死也,久相待也,遠相致也。」其任舉有如此者。

「相先」猶相讓也。「久相待」謂其友久在下位不升,己則待之乃進也。《遠相致》者,謂己得明君而仕,友在小國不得志,則相致遠也。

孔子家語

《好生》

《曾子》曰:「狎甚則相簡,莊甚則不親。是故君子之狎足 以交歡,其莊足以成禮。」孔子聞斯言也,曰:「二三子志 之。孰謂參也不知禮乎?」

《六本》

齊高庭問於《孔子》曰:「庭不曠,山不直地,衣穰而提贄 精氣以問事君子之道,願夫子告之。」孔子曰:「貞以幹 之,敬以輔之,施仁無倦,見君子則舉之,見小人則退 之,去女惡心而忠,與之效其行,脩其禮,千里之外,親 如兄弟。行不效,禮不脩,則對門不女通矣。」

莊子

《人間世》

凡交,近則必相靡以信,遠則必忠之以言,言必或傳 之。夫傳兩喜兩怒之言,天下之難者也。夫兩喜必多 溢美之言,兩怒必多溢惡之言。凡溢之類也妄,妄則 其信之也莫,莫則傳言者殃。故《法言》曰:「傳其常情,無 傳其溢言,則幾乎全。」

《天地》

至德之世,端正而不知以為義,相愛而不知以為仁, 實而不知以為忠,當而不知以為信,蠢動而相使,不 以為賜。是故「行而無跡,事而無傳。」

《刻意》

「無所於迕」,虛之至也;「不與物交」,澹之至也;「無所於逆」, 粹之至也。

《漁父》

人有八疵:「非其事而事之,謂之總;莫之顧而進之,謂 之佞;希意道言,謂之諂;不擇是非而言,謂之諛;好言 人之惡,謂之讒;析交離親,謂之賊;稱譽詐偽以敗惡 人,謂之慝;不擇善否,兩容頰適,偷拔其所欲,謂之險。 此八疵者,外以亂人,內以傷身,君子不友,明君不臣。」

荀子

《不苟》

君子易知而難狎,易懼而難脅,畏患而不避義死,欲 利而不為所非,交親而不比,言辯而不辭,蕩蕩乎其 有以殊於世也。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小人能亦醜, 不能亦醜。君子能則寬容易直以開導人,不能則恭 敬繜絀以畏事人,小人能則倨傲僻違以驕溢人,不 能則妬嫉怨誹以傾覆人。故曰:「君子能則人榮學焉, 不能則人樂告之。小人能則人賤學焉不能,則人羞 告之。是君子小人之分也。君子寬而不僈,廉而不劌, 辯而不爭,察而不激,寬立而不勝,堅彊而不暴,柔從 而不流,恭敬謹慎而容,夫是之謂至文。《詩》曰:『溫溫恭 人,維德之基』。此之謂矣。」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善,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