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37 (1700-1725).djvu/1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謂為人擇官,蠹政之源,敗國之甚。《書》曰:「治亂在庶官。」 孔安國曰:「得人則理,失人則亂。」葛洪曰:「舉秀才不知 書,察孝廉濁如泥,良將武猛怯如雞。古人規職勤誦 經,今人圖家勉營生。」此之謂也。此則朝廷之五失,君 侯不正,誰正之哉!又閹豎者,給宮掖之事,供掃除之 役,上古皆備此職,但以奴隸畜之,豈及於官次?中古 以來,大道乖喪,不重賢哲,唯親近習,或委以事,或授 以權,遂使豎刁亂齊,伊戾敗宋,君側之人,眾所畏懼。 葛洪所謂「鷹頭之蠅,廟垣之鼠,無拳無勇,職為亂階」 者也。洎乎後漢用事尢甚,時君既不知其失,大臣又 畏罪不言,所以害及生靈,毒流天下。至於晚節,竟亂 中朝,各相黨與,屠宰良善。此時也,忠臣義士,睹斯慷 慨,不得不權行殺戮,至於無鬚而橫死者,不可勝言, 豈非結禍之深,自危之速!《易》曰:「小人用壯。」斯之謂也。 自大君受命,中興成務,獨有閹豎,坐升班秩,既無正 闕,多授員外,舉其全數,尚滿千人。苟綰青紫,蠶食府 藏,既非致理之道,實為長亂之階。《書》曰:「人無於水,鑒 當於人。」鑒觀往古之成敗,亦可見今之得喪。故曰:「前 事之驗,後事之師。」此則朝廷之六失,君侯不正,誰正 之哉!又聞自古聖帝,卑宮菲食,茅茨不剪,采椽不斲, 將以儉約遺子孫,亦所以愛惜人力也。《書》曰:「酣酒嗜 音,峻宇彫牆。」有一於此,未或不亡。況於臣下,安得以 肆奢為務乎?若有僭濫,必生患禍,患禍之來,可翹足 而待也。今之公王,凡有所賞,將以傾府庫,所造私宅, 皆是官供。觀其疏鑿池亭,崇峻廊宇,山無木石,必他 山以致之;木無因近,必窮遠以採之。珍館出雲,畫堂 赫日,造之竟歲,功用不絕,自《開泰》以來,未之有也。而 行者見之,僉曰「非國戚不得如此,非尊貴不得」若斯。 僕每聞此言,將以有譏於君矣。何者?為君所以養人, 非所以害人。今外戚不助養人,反害於人,豈有益於 吾君乎?然堂上遠於百里,君門隔於九重,人主既不 知之,君侯又不言之,豈使人主虛受謗於天下也?此 則朝廷之七失,君侯不正,誰正之哉?又聞官者將以 理人,將以安人,非以亂人,非以「害人。」故先王欲人理, 必選才以理之;欲人安,必省事以安之;不欲人於亂, 必撥亂以整之;不欲人有害,必去害以全之。若此,誠 欲與天下同憂矣。人有樂,君共之;君有樂,人慶之,可 謂同樂矣。如此,則上下無間,君臣合德,同於一體也。 若下有懷憂之人,上無同憂之主,欲求人理,不可得 也。今天下困窮,海內虛耗,復以州牧縣宰選授,多不 得人,自餘僚佐,鮮有稱職,不務公謹,專於割剝,人不 聊生,安肯懼死?既不懼死,是能生變,下有憂而上不 知也。「比之馬也,必除其害牧;狀之羊也,必去其亂群。」 此道尚有所闕,而反更員外置官,所謂助桀為虐,足 以速禍也。夫人之情,自知員外,恐人不畏,必峻法以 懼之;恐財之不足,必枉道以奪之。以有限之物,供無 厭之用,欲其不亂,豈可得哉?古人有言:十羊九牧,羊 既不得食,人亦不得息。唐虞之代,建官惟百;夏、商官 倍,亦克用乂。《書》曰:「官不必備惟其人。」孔子譏管仲曰: 「官事不攝焉得儉?」據此,雖正員之官猶不欲其備,況 正員之外更置員外乎?此則朝廷之八失,君侯不正, 誰正之哉?又聞英主開基以定天下者,將以傳之於 萬代也。繼明之帝,豈得隳之哉?有所下廢,則政出多 門,政出多門,大亂之漸也。近封數夫人者,皆先朝之 宮女,賞其勤勞,加之邑號。若備內職,則不當知外,不 備內職,自可居外。安得出入內外,往來宮掖者哉?若 欲創革,內言必出,外言必入,內外五言,禁衛何施?必 弄君之法,縱而不禁,非所以重宗廟、固國家也。孔子 曰:「彼婦之口,可以出走;彼婦之謁,可以死敗。」戒之哉! 戒之哉!此則朝廷之九失,君侯不正,誰正之哉?又聞 以正道事君者,將以安天下也;以非道事君者,將以 危天下也。若有危天下之臣,不可不逐之;若有安天 下之臣,不可不任之。正道者行仁義以補君之過,非 道者行蠱媚以成君之惡。補過者,國之幹也。成惡者 國之賊也。今代或有不修忠正以事君,引鬼神而惑 主,然則鬼神之事,冥寞難知。故左道之人,因此自致 其詐,售其賂遺,必據非材之位,必食非德之祿,此國 賊也。《書》曰:「『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惡德惟其賢』。 又曰:『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傳》曰:『國之 將興聽於人,將亡聽於神』。豈近是乎?此則朝廷之十 失,君侯不正,誰正之哉?此十失者,誠國之巨蠹。粗而 言之,以有言於君侯者,將以扶危去蠹,救蒼生之命。 願君侯稍垂意,微有所採,此亦君侯自安之道也。庶 幾無忽。」元忠覽而大慚,頗引咎自責。

《唐國史補》:「元載擅權累年,客有為《都盧緣橦歌》,諷其 至危之勢,載覽而泣下。」

《北夢瑣言》:唐薛澄州昭緯,即保遜之子也,恃才傲物, 亦有父風。每入朝省,弄笏而行,傍若無人,好唱浣溪 紗詞。知舉後,有一門生辭歸鄉里,臨岐獻規曰:「侍郎 重德,某乃受恩。爾後不請弄笏與唱浣溪紗,即某幸 甚。」時人謂之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