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92 (1700-1725).djvu/5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 不可極,深不可測也。

論衡

《幸偶篇》

凡人操行,有賢有愚,及遭禍福,有幸有不幸,舉事有 是有非,及觸賞罰,有偶有不偶。並時遭兵,隱者不中, 同日被霜,蔽者不傷。中傷未必惡,隱蔽未必善,隱蔽 幸中傷,不幸俱欲納忠;或賞或罰,並欲有益。或信或 疑,賞而信者未必真,罰而疑者未必偽。賞信者偶,罰 疑不偶也。孔子門徒七十有餘,顏回蚤夭,孔子曰:「不 幸短命死矣。」短命稱不幸,則知長命者幸也,短命者 不幸也。服聖賢之道,講仁義之業,宜蒙福祐。伯牛有 疾,亦復顏回之類,俱不幸也。螻蟻行於地,人舉足而 涉之。足所履,螻蟻苲死,足所不蹈,全活不傷。火燔野 草,車轢所致,火所不燔,俗或喜之,名曰幸草。夫足所 不蹈,火所不燔,未必善也。舉火行有適然也。由是以 論,癰疽之發,亦一實也。氣結閼積聚為癰,潰為疽創, 流血出濃,豈癰疽所發,身之善穴哉?營衛之行,遇不 通也。蜘蛛結網,蜚蟲過之,或脫或獲,獵者張羅,百獸 群擾,或得或失,漁者罾江湖之魚,或存或亡,或奸盜 大辟而不知,或罰贖小罪而發覺。災氣加人,亦此類 也。不幸遭觸而死,幸者,免脫而生;不幸者,不徼幸也。 孔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則夫順道而觸者 為不幸矣。立巖牆之下,為壞所壓;蹈坼岸之上,為崩 所墜。輕遇無端,故為不幸。魯城門久朽欲頓,孔子過 之,趨而疾行。左右曰:「久矣。」孔子曰:「惡其久也。」孔子戒 慎已甚,如過遭壞,可謂不幸也。故孔子曰:「君子有不 幸而無有幸,小人有幸而無不幸。」又曰:「君子處《易》以 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佞幸之徒,閎藉孺之輩,無德 薄才,以色稱媚,不宜愛而受寵,不當親而得附,非道 理之宜,故太史公為之作傳,邪人反道而受恩寵,與 此同科,故合其名謂之佞幸。無德受恩,無過遇禍,同 一實也。俱稟元氣,或獨為人,或為禽獸,並「為人。或貴 或賤,或貧或富,富或累金,貧或乞食,貴至封侯,賤至 奴僕。非天稟施有左右也,人物受性有厚薄也,俱行 道德,禍福不均,並為仁義,利害不同。」晉文修文德,徐 偃行仁義,文公以賞賜,偃王以破滅。魯人為父報仇, 安行不走,追者捨之。牛缺為盜所奪,和意不恐,盜還 殺之。文德與仁義同,不走與不恐等。然文公、魯人得 福,偃王、牛缺得禍者,文公、魯人幸而偃王、牛缺不幸 也。韓昭侯醉臥而寒,典冠加之以衣,覺而問之,知典 冠愛己也,以越職之故,加之以罪。衛之驂乘者,見御 者之過,從後呼車,有救危之義,不被其罪。夫「驂乘」之 呼車,典冠之加衣,同一意也。加衣恐主之寒,呼車恐 君之危,仁惠之情,俱發於心,然而於《韓》有罪,於《衛》為 忠。驂乘偶典冠,不偶也。非唯人行,物亦有之。長數仞 之竹,大連抱之木,工技之人,裁而用之。或成器而見 舉持,或遺材而遭廢棄,非工技之人有愛憎也,刀斧 如有偶然也。蒸穀為飯,釀飯為酒,酒之成也,甘苦異 味,飯之熟也,剛柔殊和,非庖廚酒人有意異也。手指 之調,有偶適也。調飯也。殊筐而居,甘酒也;異器而處, 蟲墮一器,酒棄不飲;鼠涉一筐,飯捐不食。夫百草之 類,皆有補益,遭醫人采掇,成為良藥。或遺枯澤,為火 所爍,等之金也;或為劍戟,或為鋒銛,同之木也;或梁 於宮,或柱於橋,俱之火也;或爍脂燭,或燔枯草,均之 土也;或基殿堂,或塗軒戶,皆之水也。或溉鼎釜,或澡 腐臭物,善惡同遭為人用,其不幸偶,猶可傷痛,況含 精氣之徒乎?虞舜,聖人也,在世宜蒙全安之福,父頑, 母嚚,弟象,敖狂無過,見憎不惡而得罪,不幸甚矣。孔 子,舜之次也,生無尺土,周流應聘,削跡絕糧,俱以聖 才,並不幸偶。舜尚遭堯受禪,孔子已死於闕里。以聖 人之才,猶不幸偶,庸人之中被不幸偶,禍必眾多矣。

《福虛篇》

《世論》,「行善者福至,為惡者禍來」,禍福之應,皆天也。人 為之,天應之。陽恩人君賞其行,陰惠天地報其德,無 貴賤賢愚。莫謂不然,徒見行事有其文傳,又見善人 時遇福,故遂信之,謂之實然斯言。或時賢聖欲勸人 為善,著必然之語,以明德報或福時適遇者以為然。 如實論之,安得福祐乎?楚惠王食寒葅而得蛭,因遂 吞之,腹有疾而不能食。令尹問王「安得此疾也?」王曰: 「我食寒葅而得蛭,念譴之而不行其罪乎?是廢法而 威不立也,非所以使國人聞之也。譴而行誅乎?則庖 廚監食者法皆當死,心又不忍也。吾恐左右見之也。」 因遂吞之。令尹避席再拜而賀曰:「臣聞天道無親,唯 德是輔。王有仁德,天之所奉也,病不為傷。」是夕也,惠 王之後而蛭出,及久,患心腹之積皆愈。故天之親德 也,可謂不察乎?曰:此虛言也。按惠王之吞蛭,不肖之 主也。有不肖之行,天不祐也。何則?惠王不忍譴蛭,恐 庖廚監食法皆誅也。一國之君,專擅賞罰,而赦人君 所為也。惠王通譴,葅中何故有蛭,庖廚監食皆當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