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2 (1700-1725).djvu/1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陳宮中梳「隨雲髻」,即暈妝。

《隋文》宮中梳九真髻,紅妝,謂之「桃花面」,插翠翹桃蘇 搔頭,帖五色花子。

煬帝令宮人梳迎唐八鬟髻,插翡翠釵子,作日妝。又 令梳「翻荷髻,作啼妝;坐愁髻,作紅妝。」

唐武德中,宮中梳「半翻髻,又梳反綰髻、樂游髻。」 開元中,梳雙鬟、「望仙髻及迴鶻髻。」

貞元中,梳「歸順髻」,帖「五色花子。」

《古今注》云:「長安作盤桓髻、驚鵠髻復作。」《鬌髻》一云 梁冀妻墮馬妝之遺狀也。

晉永嘉間,婦人束髮,其緩彌甚。紒之堅,不能自立,髮 被於額,自出而已。吳婦盛妝者,急束其髮,而劘角過 於耳。

惠帝元康中,婦人之飾有五兵佩又以金銀、瑇瑁之 屬為斧、鉞、戈戟以當笄。

太元中,王公婦女,必緩鬢傾髻,以為盛飾。用髮既多, 不可恆戴,乃先於木及籠上裝之,名曰「假髻。」

宋元嘉六年,民間婦人結髮者,三分髮,抽其鬟直向 上,謂之「飛天紒。」始自東海,流被民庶。

天寶初,貴族婦人則簪步搖,衫袖窄小。

貴妃常以假髻為首飾,而好服黃裙。

蜀孟㫤末年,婦女治髮為高髻,號「朝天髻。」 理宗朝,宮妃梳高髻於頂,曰「不走落。」

梁簡文詩:「同安鬟裏撥,異作額間黃。」撥者,捩開也。婦 女理鬟用撥,以木為之,形如棗核,兩頭尖,尖可二寸 長,以漆光澤,用以鬆鬢,名曰鬢棗。競作薄妥髻,如古 之蟬翼鬢也。

《後周靜帝》令宮人「黃眉墨妝。」

漢武帝令宮人掃「八字眉。」

漢日給宮人,螺子黛翠眉。

魏武帝令宮人掃青黛眉連頭眉一畫連心細長,謂 之「仙蛾妝。」齊梁間多效之。

唐貞元中,「令宮人青黛畫蛾眉。」

《古今注》云:「梁冀妻改翠眉為愁眉。」

《魏宮人畫長眉》。

《西京雜記》云:「司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遠山,時人 效畫遠山眉。」

五代宮中畫眉:一曰開元御愛眉,二曰小山眉,三曰 五岳眉,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稜眉,又名 卻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涵煙眉。九曰拂雲眉,又名 橫煙眉。十曰倒暈眉。東坡詩:「成都畫手開十眉,橫煙 卻月爭新奇。」

唐末點唇有胭脂暈品,「石榴嬌,大紅春、小紅春、嫩吳 香、半邊嬌、萬金紅,聖檀心、露珠兒、《內家圓》《天宮》、巧恪 兒殷,淡紅心、猩猩暈、小朱龍格,雙唐眉花奴。」

婦人畫眉有倒暈妝,古樂府有《暈攏鬢》之句。

今婦人面飾用花子,起自唐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 跡也。

《隋文》宮中貼「五色花子」,則前此已有其制,乃彷於宋 壽陽公主「梅花落面」事也。

宋淳化間,京師婦女競剪黑光紙團靨,又裝縷魚腮 骨,號「魚媚子」,以飾面,皆花子之類耳。

《中華古今注》

《羃䍦》

「羃䍦」者,唐武德、貞觀年中,宮人騎馬多著羃䍦,而全 身障蔽。至永徽年中,後皆用帷帽,施裙到頸,漸為淺 露。至顯慶年,百官家口,若不乘車,便坐檐子。至神龍 末,羃䍦殆絕。其「羃䍦」之象,類今之方巾,全身障蔽,繒 帛為之。若便于事,非乘車轝及坐檐子,即此制,誠非 便于時也。開元初,宮人馬上著胡帽,靚妝露面,士庶 咸效之。至天寶年中,士人之妻,著丈夫靴衫鞭帽,內 外一體也。

《長眉蟬鬢》

魏宮人好畫長眉,令作《蛾眉驚鶴髻》。魏文帝宮人絕 所愛者,有莫瓊樹、薛夜來、陳尚衣、段巧笑,皆日夕在 帝側。瓊樹始制為蟬鬢,望之縹緲如蟬翼,故曰「蟬鬢。」 巧笑始以錦衣絲履作紫粉拂面,尚衣能歌舞,夜來 善為衣裳,皆為一時之冠絕。

《頭髻》

自古之有髻而吉者,繫也。女子十五而笄,許嫁於人, 以繫他族,故曰「髻而吉。」榛木為笄,笄以約髮也。居喪 以桑木為笄,表變孝也。皆長尺有二寸。沿至夏后,以 銅為笄於兩旁。約髮也,謂之「髮笄。」殷后服盤龍步搖, 梳流蘇珠翠三服,服龍盤步搖,以其步步而搖,故曰 步搖。周文王又制平頭髻,昭王又制小鬚雙裙髻。始 皇詔后梳凌雲髻,三妃梳望仙九鬟髻,九嬪梳參鸞 髻。至漢高祖又令宮人梳奉聖髻。武帝又令梳十二 鬟髻,又梳墮馬髻。靈帝又令梳瑤臺髻。魏文帝令宮 人梳百花髻、芙蓉歸雲髻。梁天監中,武帝詔宮人梳 迴心髻、歸真髻,作白妝、青黛眉。隋有凌虛髻、祥雲髻。 大業中,令宮人梳朝雲髻、香髻、歸秦髻,奉仙髻,節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