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而有力也。「前曲後居」 ,謂按之堅而搏,尋之實而居,但鉤也。秋脈藹藹如車蓋,按之益大,微毛也。不上不下,如循雞羽,毛多也。按之蕭索,如風吹毛,但毛也。冬脈上大下兌,大小適均,石而和也。上下與「來去」 同義,見前篇。啄啄連屬,其中微曲,石多也。來如解索,去如彈石,但石也。大抵四時之脈,皆以胃氣為本,故有胃氣則生,胃氣少則病,無胃氣則死,於弦鉤毛石中,每有和緩之體,為胃氣也。此篇與《內經》中互有異同。馮氏曰:「越人欲使脈之易曉,重立其義爾。按《內經》第二卷《平人氣象論》篇云:『平肝脈來,軟弱招招,如揭長竿末稍;平肺脈來,厭厭聶聶,如落榆莢;平腎脈來,喘喘累累如鉤,按之而堅;病腎脈來,如引葛之益堅。死腎脈如發奪索,辟辟如彈石』」 ,此為異也。
胃者,水穀之海,主稟四時,皆以胃氣為本,是謂「四時 之變病,死生之要會也。」
《滑壽》曰:胃屬土,土之數五也。萬物歸之,故云「水穀之海。」 而水火金木無不待是以生,故云「主稟四時。」 稟,供也,給也。
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得見,衰乃見耳。來如雀之 啄,如水之下漏,是脾衰見也。
《滑壽》曰:「脾者中州,謂呼吸之間,脾受穀味,其脈在中也,其平和不得見,蓋脾寄王於四時,不得獨主於四時,四臟之脈平和,則脾脈在中矣。衰乃見者,雀啄屋漏,異乎常也。雀啄者,脈至堅銳,而斷續不定也;屋漏者,脈至緩散,動而復止也。」
《十六難》曰:「脈有三部九候,有陰陽,有輕重,有《六十首》。 一脈變為四時,離聖久遠,各自是其法,何以別之?」
謝氏曰:「此篇問三部九候以下共六件,而《本經》並不答所問,似有闕文。今詳三部九候」 ,則《十八難》中第三章言之,當屬此篇,錯簡在彼。陰陽見四難,輕重見五難,一脈變為四時,即十五難。春弦、夏鉤、秋毛、冬石也。六十首。按《內經》方盛衰篇曰:「聖人持診之道,先後陰陽而持之,奇恆之勢,乃六十首。」 王註謂奇恆六十首,今世不存,則失其傳者,由來遠矣。
然。是其病有內外證。
《滑壽》曰:「此蓋答辭,與前問不相蒙,當別有問辭也。」
其病為之奈何?
滑壽曰:「問內外證之詳也。」
然:假令得肝脈,其外證:善潔,面青,善怒;其內證:臍左 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滿閉,淋溲便難,轉筋。 有是者肝也,無是者非也。
滑壽曰:得肝脈,診得弦脈也。肝與膽合,為清淨之腑,故善潔。肝為將軍之官,故善怒。喜,猶善好也。面青,肝之色也。此外證之色脈情好也。臍左,肝之部也。按之牢者,若謂其動氣,按之堅牢而不移,或痛也。馮氏曰:「肝氣䐜鬱,則四肢滿閉。《左傳》曰:『風淫末疾是也』。」 厥陰脈循陰器,肝病故溲便難。轉筋者,肝主筋也。此內證之部屬。及所主病也。
假令得心脈:其外證:面赤,口乾,喜笑。其內證:「臍上有 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煩心,心痛,掌中熱而啘。有是 者心也,無是者非也。
滑壽曰:掌中,手心主脈所過之處。蓋真心不受邪,受邪者手心主爾。啘,乾嘔也。心病則火盛,故啘。《經》曰:諸逆衝上,皆屬於火。諸嘔吐酸,皆屬於熱。
假令得脾脈:其外證:面黃,善噫,善思,善味。其內證:當 臍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脹滿,食不消,體重節 痛,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無是者非也。
滑壽曰:《靈樞》口問篇云:噫者,寒氣客於胃,厥逆從下上散,復出於胃,故為噫。經曰:脾主四肢。
假令得肺脈:其外證:「面白,善嚏,悲愁不樂,欲哭。」其內 證:「臍右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喘欬,灑淅寒熱。有 是者肺也,無是者非也。
滑壽曰:岐伯云:「陽氣和利,滿於心,出於鼻,故為嚏。灑淅寒熱,肺主皮毛也。」
假令得腎脈:其外證:「面黑,善恐欠。」其內證:「臍下有動 氣,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氣,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脛 寒而逆。有是者腎也,無是者非也。〈如讀作而〉
滑壽曰:「腎氣不足則為恐,陰陽相引則為欠,泄而下重,少陰泄也。」
《十七難》曰。經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連年月 不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脈而知之耶。然。可盡知也。
滑壽曰:「此篇所問者三,答云可盡知也,而止答病之死證,餘無所見,當有闕漏。」
診病,若閉目不欲見人者,脈當得肝脈強急而長,而 反得肺脈浮短而濇者,死也。
滑壽曰:「肝開竅於目,閉目不欲見人,肝病也。肝病見肺脈,金尅木也。」
病若開目而渴,心下牢者,脈當得緊實而數,反得沉 濇而微者,死也。
滑壽曰:「病實而脈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