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為本。
〈註〉耎弱,初生柔和之氣也。以手相呼曰「招。」「招招」,乍起乍伏之象,形容其初生之脈,象長竿稍末長而耎也。此皆本於胃氣,故臟真之脈,得以柔耎和平。
病肝脈來,盈實而滑,如循長竿,曰肝病;死肝脈來急 益勁,如新張弓弦,曰肝死。
〈註〉盈實則非耎弱招招之象矣。如循長竿,非若稍末之耎弱矣。滑脈如珠,弦長帶滑,如竿之有節矣。《辨脈篇》曰:「累累如循長竿者,名曰陰結也。」此肝氣病而阻結也。急益勁,如新張弓弦,強勁之劇,胃氣絕也。
平脾脈來,和柔相離,如雞踐地曰「脾平」,長夏以胃氣 為本。
〈註〉「和柔」,中土和柔之氣也。「相離」,時一代也。蓋脾為孤臟,中央土以灌四旁,故柔和之中而有相離之代散也。雞足有四爪,踐地極和緩,形容脾土之灌溉四臟,有如雞之踐地,和緩而四散也。
病脾脈來實而盈數,如雞舉足,曰「脾病。」
〈註〉「實而盈數。」阜實而無柔和之氣也。如雞舉足。拳而收斂,不能灌溉於四臟也。
死脾脈來銳堅,如烏之喙,如鳥之距,如屋之漏,如水 之流,曰「脾死。」
〈註〉如「烏之喙」者,堅止而無柔和,相離之象也。「如鳥之距」者,較雞舉足更拳急也。「如屋之漏」者,點滴稀疏而不能灌溉也。「如水之流」者,濕土之氣四散也。蓋言脾主中和之氣,如太過不及之甚者,皆為死脈也。
平腎脈來,喘喘累累如鉤,按之而堅,曰「腎平」,冬以胃 氣為本。
〈註〉「喘喘累累」,沈石生動之象也;「如鉤」者,浮而中空,水之體也;「按之堅者」,石之象也。
病腎脈來,如引葛,按之益堅,曰腎病。死腎脈來,發如 奪索,辟辟如彈石,曰腎死。
〈註〉「如葛如索」者,木象也。蓋沈石者,腎之本體,如引葛而按之益堅,是腎氣不藏而外泄矣。「如奪索」者,如引葛而更堅勁矣。「如彈石」者,無喘累生動之氣,腎之死象也。
《玉機真臟論》
黃帝問曰:「春脈如弦?何如而弦?」岐伯對曰:「春脈者肝 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氣來,耎弱,輕 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反此者病。」
〈註〉「春弦、夏鉤,秋毛,冬石,臟真之神也。」此言真臟之脈,資生於胃,輸稟於脾,合於四時,行於五臟。五臟相通,移皆有次,如璇璣玉衡,轉而不回者也。如五臟有病,則各傳其所勝,至其所不勝則死。有為風寒外乘,亦逆傳所勝而死者;有為五志內傷,交相乘傳而死者;有春得肺脈,夏得腎脈,真臟之神,為所不勝之氣乘之者,皆奇恆之為病也。故曰:奇恆者,言奇病也。所謂奇者,言奇病不得以四時死也,恆者得以四時死也。是以《岐伯對》曰:春脈者肝也,言春時之脈,肝臟主氣,而合於東方之木,如萬物之始生,故其氣來,耎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蓋以臟真之氣,而合於四時,非四時之氣,而為五臟之順逆也。
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實而強,此謂太過,病 在外;其氣來不實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
〈註〉「實而強」者,盈實而如循長竿也;「不實而微」者,無端長之體也。此言五臟之神氣,由中而外,環轉不息。如氣盛強,乃外出之太過;如氣不足,則衰微而在中。太過不及,皆臟真之氣,不得其和平而為病也。
帝曰:「春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 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巔疾;其不及則令人胸痛引 背,下則兩脅胠滿。」
〈註〉夫五臟之脈,行氣於其所生,受氣於所生之母。若肝則行氣於心,而受氣於腎也。然春脈太過,則氣并於上。《經》曰:「氣并於上,亂而喜忘。」氣上盛而與督脈會於巔,故眩冒而巔疾也。《金匱要略》曰:胸痛引背,陽虛而陰弦故也。蓋春木之陽,生於腎水之陰,陰氣虛寒以致生陽不足,故胸痛引背也。脅胠乃肝腎之部分,生氣虛而不能外達,故逆滿於中也。
帝曰:「善。」夏脈如鉤,何如而鉤?岐伯曰:「夏脈者心也,南 方火也,萬物之所以盛長也,故其氣來盛去衰,故曰 鉤,反此者病。」
〈註〉「心脈通於夏氣,如火之發焰,如物之盛長。其氣惟外出,故脈來盛而去悠。」有如鉤象其本有力而肥,其環轉則秒而微也。
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盛,去亦盛,此謂太過, 病在外;其氣來不盛,去反盛,此謂不及,病在中。
〈註〉「來盛」者,盛長之本氣也;「去亦盛」者,太過於外也